前段時間碰到一位朋友,他向我詢問了一些關于供應鍊的問題。
“如何管理不同的采購産品,制定考核策略?”
“有些産品單價高、有些年用量很小,還有一些年采購量很大,如何區分管理?”
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用ABC分類法。把所有的SKU分門别類,區分對待,然後“對症下藥”,切忌隻用一種方法來管理所有的采購件。
那麼問題就來了,ABC分類法具體應該怎麼用?這是今天的文章想要和大家探讨的話題。
什麼是ABC分類法?
根據ASCM CSCP教材詞典上的定義,ABC分類法(ABC Classification)是用标準成本乘以年預計使用量,得出物品的年成本金額,然後把物品分成三個等級A、B和C。
A類物品通常隻占10%-20%的SKU數量,但貢獻了50%-70%的金額。
B類物品一般占了20%左右的SKU數量,總金額比例也在20%。
C類物品承包了剩餘的部分,60%-70%的SKU量,而金額占比僅有10%-30%。
這種比率的分配方法不是絕對的,有些極端情況下,占了1%SKU數量的物品,卻有超過50%的金額。
ABC分類法的邏輯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A類物品上,實施更加嚴格的庫存管控,而對于B和C類物品,可以用稍許寬松的方法進行管理。換句話說,就是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ABC分類法的使用要點
1.标準成本Standard cost
在計算物料成本的時候要使用标準成本,而不是原料的采購價格。在标準成本中還會包括運輸、倉儲等成本,必須考慮在内。
2.适用于任何分析
不管是原材料、成品,或是客戶都可以使用ABC分析法。比如在分析客戶群體的時候,銷售額累計達到80%的VIP客戶們,絕對值得更多的關注,是銷售們應該重點經營的目标。
3.帕拉圖Pareto分析法
ABC分類其實就是帕拉圖原理的應用。意大利經濟家帕累托提出,80%的結果,來自20%的原因;20%的努力,常産生80%的結果。這一法則在很多方面被廣泛的應用,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80/20法則(二八法則)。
A類物品占據了庫存成本價值最多的80%左右,而A類物品的SKU數量可能隻有總數的20%。
4.标準并不唯一
80/20法則中的年成本金額并不是唯一的分類标準。有些A類物品可能貢獻了更高的利潤額,或是更多的出貨數量,這都取決于企業自定義的标準。
如何使用ABC分類法
把物品根據ABC分類完畢,接下來就是要運用到日常供應鍊操作中了。這裡有4點有用的小貼士。
1.抓大放小
正如帕累托法則所強調的,我們要集中時間和資源,用在最能創造價值的工作上,包括産品研發、制造、銷售或是業務流程優化上。
針對采購件的庫存控制,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庫存價值最高的那部分A類物品,培養關鍵原材料供應商的長期合作關系,還需要逐步地削減庫存天數,并有預見性地開發替代材料。
這些行動一方面保障了關鍵物料的穩定供應,同時把庫存金額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内。替代材料是當供應鍊中斷事件發生時(比如疫情導緻的交通中斷),我們可以迅速地找到原料替代方案,減少斷供的損失。
C類物料并不值得我們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去管理。有些料每年的用量很少,例如不到100件的,可以進行一次性地采購或是生産。
雖然從庫存周轉率和庫存天數等指标上會顯得比較“難看”,但是卻節省下了采購成本,降低了生産效率損失,從更高層面分析的話,整體的成本或效率并沒有什麼損失。
2.加強對A類物品的保管
由于A類物品價值高,需要加強倉庫保管,比如分隔倉庫,安裝攝像頭。在運輸途中,使用專車或整櫃集裝箱,不與其他發貨人的貨物一起拼箱。
3.加強需求預測
對于A類物品的需求預測管理要更加嚴格,滾動地分析預測與實際訂單數量差異,針對超出正常範圍的SKU,需要找到銷售和市場部的同事一起再次核對數字。
4.循環盤點
循環盤點是根據ABC分析法把庫存品分類,根據價值的高低來制定盤點計劃。在一整個年度中,所有的庫存品都會被盤點至少一次,價值越高被盤點的次數也越多。
倉庫對于ABC三類物料制定出不同的盤點計劃,比如A類物料每隔15天,B類物料每隔45天,C類物料每隔90天盤點一次。通過循環盤點發現的數量差異,倉庫就能及時采取行動,糾正錯誤。
ABC分類法是基礎的管理工具,應用場景非常廣泛。通過“區分對待”,采用不同的庫存管理策略,集中資源,實現對于所有物品的高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