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人們就學會了使用蘆葦杆寫字,并且在後來逐漸演變成蘆葦筆。而1858年,終于有人将橡皮和鉛筆合二為一,從此就有了戴着橡皮的鉛筆了。
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了的文具,自從娃上幼兒園就喜歡用鉛筆畫畫,起初是覺得有橡皮的鉛筆可以方便擦錯的地方,不用翻找橡皮了,使用起來也方便。相比自動鉛筆,傳統的帶橡皮的鉛筆更加方便,而且孩子的握筆力度也好掌握,不會出現斷鉛的問題了,對于小朋友培養專注力也有幫助。
我們每個人最先接觸的文具差不多都是鉛筆,但鉛筆最初的時候卻不是現在的樣子,而且在鉛筆還沒有出現的時候,“鉛筆”這個詞兒就已經出現了。
古希臘和古羅馬人用的很尖的鉛制成的筆,而這種筆卻不是我們現在所用的,現在小朋友們使用的鉛筆其實并不是鉛制成的,而是另外一種材料---石墨。
鉛筆的出現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一個暴風雨的夜晚,一陣狂風将一棵大樹連根拔起,大樹之下是一個礦床,人們當初還沒給這種材料取名叫做石墨,隻不過他們給這個材料取的名字都跟黑有關系,最終有一種變得很普通,它就是“黑鉛”,大概人們覺得這種材料的樣子和鉛很像,所以這個名字用的最多。
最開始,人們發現它可以做記号,給自己家的羊做好标記以示區分,後來為了不弄髒手,人們又給黑鉛加了用線纏好的外殼,這種攜帶也方便,也不會弄髒手的設計很快就傳遍了歐洲。
16世紀,人們又使用木頭做了外殼,包裹住石墨條,當然,它還是和現在使用的鉛筆不同。人們使用木條挖出一個凹槽,然後把石墨放進去,經過修整,保證石墨和木條是齊平的。
1795年,法國人孔特使用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了新的材料,并且申請了專利,這種混合之後的材料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沿用。開始孔特用字母标記鉛筆的硬度和黑度,分别是H和B,其中最為常用的鉛筆就是HB 的,而很多人考試使用的鉛筆的标記是2B,而其他标記的鉛筆很多學習素描的學生也都在使用,不過這其中最為常用的是2B。
相比鋼筆和打字機一旦出錯就沒有辦法改正,鉛筆寫字的話一旦出錯還可以用橡皮擦掉,(當然電腦可以直接删除就暫時忽略掉,在電腦出現之前,可擦的鉛筆仍然是人們喜歡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尼.莫裡森說“我每次初稿都用鉛筆。”
作家海明威也提到過“如果哪天用了兩隻2号鉛筆,說明這天産出不錯,”他在巴黎時,随身攜帶筆記本,鉛筆還有一個卷筆刀。
看來作為修改稿件要用的作家而言,沒有比鉛筆更适合的了。
馬上又要開學了,給孩子準備的新文具有哪些呢?文具店裡的鉛筆、橡皮,修正帶,彩色鉛筆,都有它們各自的曆史,《誰把橡皮戴在鉛筆頭上》,是文具的千年演化史,翻開它找到的是文具的曆史,不妨看看修正帶,曲别針,便利貼都是怎麼來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