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分享泰國鬥魚價格的視頻,今天咱們分享泰國鬥魚的由來,有哪些品種?還有怎麼去挑選它并且飼養它?
泰國鬥魚顧名思義,就能夠知道它的原産地是在泰國,另外新加坡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是它的發源地之一。
最初泰國鬥魚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直到19世紀,泰國就有人專門繁殖鬥魚用于賭博。當時,它的存在最大意義是賭博,而非觀賞。泰國鬥魚經過200多年的人工培育曆史,品種繁多;常見的泰國鬥魚品種有馬尾鬥魚、大耳鬥魚、獅王鬥魚(冠尾鬥魚)、半月鬥魚、扇月鬥魚、将軍鬥魚、雙尾鬥魚、龍鱗鬥魚(龍基因鬥魚)、巨鬥、面具、魔眼等。
一般泰國鬥魚成體在4到7厘米,極少數有10厘米長的泰鬥。
泰國鬥魚的習性:
它對水質的要求:喜歡弱酸性的水,平時需要勤換水,因為它不喜歡老水;
泰國鬥魚屬于熱帶魚,适應生存溫度在24到28攝氏度。水溫低于18攝氏度時,鬥魚不活躍;低于10攝氏度時,會有生命危險;
生活環境:它大部分是在溪流中生存,通常會在比較淺的水域。因為它有特殊的“迷鰓”,需要呼吸空氣中的氧氣,不建議放在水位深的水族箱飼養,水太深它們可能會溺水(這是真實的)。
對飼料的要求:小魚苗,例如孔雀魚剛出生的大小魚苗、水蚤、豐年蝦等
怎麼挑選泰國鬥魚:
第一步:盡量選購2.5-4個月的泰國鬥魚,年富力強的魚繁殖能力較強,比較合适作為選擇對象魚。對于泰國鬥魚年齡的判斷,以眼睛和整個頭部比例為判斷基礎;一般年齡比較大的泰國鬥魚,一般眼睛比例較大,反之則較小。
怎麼區别公母:公魚豔麗多彩,在求愛和戰鬥的時候,魚鳍展示寬大。母魚的魚鳍比較小,而且肚子下面有一個白點。
第二步:好的泰國鬥魚,首先看它的尾部和背鳍。以尾巴能展開180度為參考,能超過180度那就更好,不過很少能遇到。當泰國鬥魚處于戰鬥模式時,它的背鳍如果高高聳立,魚鳍延伸部分能跟尾巴重疊,基本可以确定這是一條狀态好的泰國鬥魚。
泰國鬥魚常見疾病及治療:
水黴病:
我養過的觀賞魚,很少有遇到水黴病。不過,上次在觀賞魚市場,買了兩條馬尾鬥魚放在一起打架,從而導緻兩條泰國鬥魚眼睛受傷,引起水黴病。不過遇到也不用擔心,這種水黴病症狀:觀賞魚身上長着類似棉花一樣的東西,而且是在魚鳍身上,其實是真菌。
造成的病因:打架被咬傷,或者太冷被凍傷,水質波動太大導緻體質弱,就會被這種真菌感染。
治療:可以嘗試鹽浴,如果不行,就提高水溫到29度,加高錳酸鉀(用水兌成紅色)藥浴30分鐘,每天一次,直至痊愈。
白點病:
雖然白點病也是熱帶魚常見的病例,魚的身上就像長了白點一樣,實際上是小蟲寄生在魚體外引起的。鬥魚得到這種病會感覺到很癢,一直蹭東西來撓癢,就是想蹭掉這些小蟲。
病因:一般發生在轉換季節的時候,溫差變化過大,或者大量換水後水質不穩定引起的。
首先:提高水溫到30度,加适量(我們喝鹽水的濃度)粗鹽泡鹽浴;
如果提高水溫到30攝氏度加上粗鹽泡鹽浴,就用高濃度鹽浴方法(嘴巴嘗,比做菜的鹹,又沒有海水那麼嗆),泡10分鐘左右;
最後再加治療白點的藥劑,注意控制好劑量和用藥時間;
忠告:盡量避免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