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在河南豫東,婆家在北京郊外,雖然都是農村,但是過年的風俗可真不一樣,當然,還是老家的年味相對濃厚一些,畢竟,中原厚土,民風民俗還是畢竟傳統的。
年貨準備的不同年貨準備上不僅僅是河南與北京,全國各地地區大概都有所不同,像我們老家基本上是比較崇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到快過年,各種準備工作都提到了日程,家家戶戶都忙得不可開交。
老家以面食為主,為蒸很多饅頭、包子,炸馓子、麻葉子等一些面食,還有炸雞魚。
還要殺豬宰羊,等于吃的東西基本都是自己動手,一般不去外面買東西。一年到頭在外奔波的人,想念家裡媽媽鍋裡做的飯,自然也都是自己動手為主。
北京郊區,靠近大都市,屬于城鄉結合部,有些傳統的東西還在,但多半也向城市靠近。年貨準備上也會做一些手工食物,比如做些炸糕、油餅,其他也不怎麼準備,街上買現成的多一些。
以前冬天冷,外出的交通設施也不太完善,人們冬天都坐在炕上,不怎麼出門,入冬會囤些水果,像蘋果、柿子、海棠等,吃上一個冬天,包括春節。
現在街上超市也多了,班車也方便,私家車也增多了,人們可以随時随地去超市購物,也不怎麼囤貨了。自然,過年的東西也不囤積了,加上之前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家最多兩個孩子,家裡人少,也不怎麼囤貨,自然過年也少了許多備年貨的熱鬧和忙碌。
除夕守歲的不同河南老家不講究除夕熬夜守歲,講究的是大年初一早早起來過年,不過,即便除夕睡覺,也有一些風俗,比如睡覺前要放關門炮,還要拿一根木棍堵在門外,天亮起來再把棍子拿開,再放開門炮。
北京這邊就沒這些講究,講究的是過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年夜飯,吃了飯看春晚、打牌,熬一夜不睡覺,天亮放了炮再睡覺,這叫熬夜守歲。
過年飲食的不同初一早晨,老家的第一頓飯就是吃餃子,這也就是所謂的年夜飯,因為是淩晨起來吃的,也基本就是一鍋餃子,每個人連餃子帶湯喝一碗。
初一不興幹活,餃子要頭天晚上包好,第二天直接就能下鍋了。而且初一要吃四頓飯,每一頓都要有餃子。
家裡有老人的家庭,還會熱些饅頭,搗一些蒜泥,就饅頭吃,有紅火發财的意思。
婆家這邊,一般熬夜到天亮,放過鞭炮,去睡覺了。快上午起來,先擺上各種好吃的點心,每人吃幾塊,接着下餃子、蒸米飯,各種菜擺上一大桌,和除夕晚上一樣,也是團圓的年夜飯。
過年蒸米飯是這裡的習俗之一,必須是加了一些紅豆的紅米飯,有地鍋的話,會用地鍋做米飯,就是米飯煮開撈出來再放鍋裡蒸,稱為“撈米飯”。
吃撈米飯也有講究,一盆端出來,要用鏟子結結實實的周圍按一遍,大概寓意着圓滿團圓。
餃子也是年夜飯必不可少的,和我們老家不一樣的是,餃子是早晨起來才包,而且有餃子裡面放硬币的習慣,個人覺得很不衛生,但也是習俗之一。
拜年禮儀的不同如果單從初一這天拜年說起呢,婆婆這邊初一沒啥好說的,吃過早飯,如果同村裡有親戚,拿上東西就去拜年了,有時不吃飯,吃飯也就是傍晚過去。這邊冬天都起得晚,一天也就吃兩頓飯,早晨十來點吃,下午三四點。
你上午去人家拜年,吃飯也得等下午四五點。如果不在一個村子,則要等過了初一再去,也有初一去外村拜年的,沒有特别講究。
我們老家拜年講究則很多,初一那天早晨要全村出動互相拜年,就是互賀新春,不像走親戚那樣,不用帶禮品。
等上午,有的幹女兒幹兒子要去幹爹幹娘家走親戚,其餘親戚,一律等過了初二才可以去。
一般初二外甥要到姥姥家舅舅家拜年,初三初四剛出嫁以及一些年輕的外嫁女子領着孩子老公要回娘家,再往後就是去各種長輩家拜年。
村裡有個姐姐嫁到十多裡之外,他們那規矩就是初二就回娘家。初二上午,她和老公回娘家拜年,到村口看到曬太陽的娘家人,給他們打招呼,其中有一個是姐姐的親大爺。
大爺一看,人家初二都是到姥姥家拜年,你這新客咋回來了,就闆着臉問:“你初二就回娘家了,初一去你姥姥家了嗎?”
那位姐姐和老公也沒敢說啥,趕緊加快腳步往家走去。
仔細看來,區别還是很大的,還有一點區别就是婆家這邊人口稀少,也有很多人到城裡居住了,無論是過年還是平時,孩子少,村裡很安靜,即便過年也是。
我們老家人口密集,孩子多,一到過年,村裡孩子一群一群 ,在村裡歡呼雀躍,蹦着跳着做各種遊戲,鞭炮噼裡啪啦響個不停,很有過年的氛圍。
三裡不同俗,十裡改規矩,盡管地域不同、風俗不同,但其實都有着一個相同的主題,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2021春節将至,願大家新春快樂,阖家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