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的原因太多了,凡是消化道内疾病出血、或者出血流入消化道内都會以便血的形式出現,臨床上有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之分。
上消化道以十二指腸和空腸之間的懸韌帶為分界,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均是上消化道,出血後經5-7米的小腸,再經1.5米的結腸排出,常以“柏油便”而出現。常見的疾病有肝硬化後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食管、胃腫瘤出血,食管炎、胃糜爛、胃潰瘍出血以及肝膽部位出血等等。
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結直腸、肛管部位,小腸雖長5-7米,出血的疾病要少些。
潰瘍性結直腸炎、克羅恩病這是最常見的炎性疾病出血,多伴有膿血便、大便不成型、多腹瀉、“雞鳴瀉”等情況,重型情況少,一般出現消瘦、貧血等情況要少些。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約有70-80%以便血而就診的。這種便血是腫瘤潰爛形成的,可伴有膿血,大便無規律,腹瀉、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進行。由于出血後還要在直腸内停留一段時間,所以血色要暗,時間越久顔色越暗,與便相混。
肛管部位出血常見的疾病就是痔瘡。内痔、混合痔以及肛裂都會便血,顔色鮮豔,沒有消瘦、低熱這些惡性疾病伴随症狀,對辛辣刺激食物以及酒比較敏感,也是加重的原因。
當出現便血後,一般情況下判斷還是不太準确,需要看一下醫生,必要時肛鏡、結腸鏡檢查一下,放心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