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從人類的文明史上來看,一個民族最大的危機莫過于兩種情況,一是遭到侵略,走上“商女不知亡國恨”的地步,二是文化的沒落,堪稱“亡種之虞”,漢字文化,便是一個民族最為在乎的文化之一。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于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并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
拉丁化新文字書籍
或許我們很難想象,漢字廢除之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兒,但在近現代中國曆史中,廢除漢字運動确實存在,在當時有着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革新運動,在漢字幾千年的發展路途之中,這次運動堪稱史無前例,為此次運動“代言”的名人衆多,魯迅、劉半農、陳獨秀、譚嗣同與劉半農等人皆在其中。
漢字演變畫作
如此之多的文學家,随便一個都能稱之為名垂千古的人物,為何要廢除漢字?當初究竟發生了什麼?這要從近現代曆史說起,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間,西方的侵略加之貧窮與腐敗,很多文化人士就開始反思原因,最終他們與西方文化對比之後,把原因歸結到了漢字身上。
書法作品
漢字在這裡,可以說是最無辜的,當時的學者認為落後是由于舊文化在作祟,而舊文化之所以頑固,源于漢字,于是這場浩浩蕩蕩的運動開始了,譚嗣同直言“盡改漢字為拼音文字”,劉半農更是表示“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有文化的人都這樣說了,沒文化的人自然也沒話可說,于是這場運動最終确實實現了初步的成功。
拉丁化文字課本
在1929年寫成《中國拉丁化字母方案》正式發表,很慶幸的是,這次的初步試驗是在旅蘇的10萬工人之間,專門針對“文盲”來使用,原因也很簡單,當初人們還是在用繁體字,繁體字難學、難寫、難認是一種通病,而我們現在所寫的簡體字也是由此而來。
“簡體字”
在1931年,這場運動來到了巅峰時期,中國新文字大會在海參崴舉行,确定了根本廢除象形文字,以純粹的拼音文字來代替它的方針。用拼音替代漢字,看着是一種可行的方法,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人們很快發現了這其中的弊病,比如“攻擊”二字,用拼音來寫與“公雞”二字毫無區别,而在漢字之中,這樣的同音字數不勝數,該如何區分呢?
新文字“拼音”課本
因此最終用拼音替代漢字的“廢除漢字運動”,并沒有完全的成功,但人們從這次運動中也發現,繁體字确實很難寫,于是“簡體字”應聲而起,而作為一種書法藝術的載體,簡體字可以說拯救了書法,因為簡體字的根本還是漢字,并非是拼音,因此書法藝術的根本并沒有改變。
“瘦金體”書法
而在如今,很多人其實還是認為,廢除漢字運動是廢除繁體字,其實并非如此,這裡的廢除,其實是徹徹底底地把漢字改變,完全的拉丁化,用拼音替代也隻是一種無奈之舉,如果當初廢除漢字,書法藝術多半會成為曆史,而幾千年的漢字文化也很可能面臨“看字不識”的地步,可以說當初這場運動,讓書法藝術差點兒斷代。
井上有一書法作品
其實這場廢除漢字的運動,與如今的“醜書”也有些相似,“醜書”的專業叫法是“現代書法”,最初源于日本,鼻祖是日本著名現代書法家井上有一,在國内書法界叫做“流行書風”,如今的“射書”、“亂書”與“盲書”等都屬于流行書法,目的也就是認為傳統書法失去了藝術性,想要革新。而書法在近現代曆史中,經曆了廢除漢字差點兒斷代的曆史後,如今又卷進了“醜書”的風浪之中,實在是太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