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簡稱“商”或“宋”,河南省地級市。位于豫魯蘇皖四省輻湊之地,素有"豫東門戶"之稱。商丘自古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賈雲集中心,隋唐大運河橫貫全境,隴海鐵路與京九鐵路的普鐵高鐵、連霍高速與濟廣高速均在此交會,是國務院規劃建設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轄2區、6縣、1縣級市,面積10704平方公裡[1](2017年)。生産總值2389.04億元,人均生産總值32673元(2018年)。
商丘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中國重要古都。燧人氏、炎帝朱襄氏、颛顼、帝喾等三皇五帝以及夏朝、商朝、周朝宋國、漢晉梁國、宋朝等均在此建都。商丘享有“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漢興之地”、“兩宋龍潛之地”之稱。東周華夏聖人文化圈、西漢梁園文學、北宋應天文學、明清雪苑文學均誕生于此。商丘也是一座紅色城市,曾是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兩大總前委所在地。2014年被文化部評為“最具文化底蘊曆史文化名城”。
2018年12月21日,被列入“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人口
商丘是河南省市區人口超過百萬的五座城市之一。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商丘全市常住人口為7362472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減少390528人,下降5.04%。其中,男性人口為3683647人,占50.03%;女性人口為3678825人,占49.97%。總人口性别比(以女性為100)為100.13。0-14歲人口為1571281人,占21.34%;15-64歲人口為5127852人,占69.65%;65歲及以上人口為663339人,占9.01%。
截至2018年底,商丘市總人口926.17萬人。常住人口732.5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7.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7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3.30%,比上年末提高1.59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1.46萬人,出生率12.42‰;死亡人口6.31萬人,死亡率6.83‰;自然變動淨增人口5.16萬人,自然增長率5.59‰。
民族
商丘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除漢族外,還有回族、滿族、苗族、黎族、壯族、彜族、白族、瑤族、朝鮮族等35個少數民族。
截至2016年底,商丘市共有少數民族43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6.6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85%,主要有回、蒙古、滿族等。回族人口16萬,其中回族人口總數居河南省第二位。屬于民族大市,少數民族千人以上的鄉(鎮)、街道39個,其中民族鄉(鎮)4個,少數民族聚居村93個。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顯著特征,是典型的民族散雜居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