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學習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課程,聽老師的課程真的能獲得許多啟發。
其實第一次了解羅森塔爾效應,還是在我考教師資格證的時候。但當時我隻是單純地備考,并未做深入的思考。
等我第二次見到它的時候,已經是我考研的時候了。那會兒時間也特别緊張,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供我仔細思考,它到底是什麼?
直到這次聽武老師的課程,我才意識到原來在我上小學時,就已經是這種效應的受益者了。
現在先來解釋它的第一個名字,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波塞洛斯國王,性格很孤僻,喜歡獨居,他非常寂寞,就用象牙雕刻了一個美女,還愛上了這個雕像,請求愛神阿芙洛狄忒給這個雕像生命,愛神被他的誠意感動,答應了他。皮格馬利翁得償所願,娶了雕像美女。
這個古希臘的神話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由來,該名詞的意思是,如果你對一些人賦予強烈的期待,這份期待就會奏效。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1968年,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了一所鄉村小學,在一到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未來發展趨勢的測驗,測驗結束後,他把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給了校方,并叮囑他們要保密,免得影響實驗的正确性。
這個名單占了學生總數的20%,但是校長和學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單上的學生都是随機選的,羅森塔爾根本沒有去看測試的成績。
神奇的是,8個月後,情況果然有些變化,在針對這18個班學生的測驗中發現,上了名單的那部分學生成績普遍有所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更自信,求知欲也變得更強。
針對這個結論,羅森塔爾提出了一個詞,叫做【權威性謊言】,他認為,對于校方來說,他是權威,而校方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權威。
将“你最有發展前途”的“謊言”傳遞給那些作為實驗對象的身上,最終這些學生果然變成了這樣的人。
也就是說,權威的期待可以強有力的影響人。
這個發現被羅森塔爾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但也因為是他做的實驗,所以也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聽完武老師講解完皮格馬利翁效應的來源,我突然想起來,曾經的自己貌似也受到過這樣類似的效應影響。
記得那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從學校領通知書回去後,我告訴爸媽,自己得了一個獎狀,我爸很開心,說沒想到我還有讀書的天賦,于是獎勵給我5塊錢。
不要小看這5塊錢,在當時的我看來可是一筆巨款啊。
因為當時第二天就是我們那邊的“娃娃會”,就是賣東西的集市,不過賣吃的、小孩過年玩的東西比較多。
除了爸媽給錢,在過年拜年串門的時候,鄰裡街坊的聊天就聊到了孩子,果不其然我媽就說起了我,說我這次考試回來還帶回一個獎狀。大家對我又是誇又是贊的,聽得我非常開心。
這件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小孩子嘛,除了玩和吃外,更多的是想聽到别人對自己的誇獎和贊美。
所以之後我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我想得到更多的獎狀,想讓我爸給我更多的錢,想聽到更多的贊美。
當然之後的許多年,我拿到獎狀後,我爸再也沒給我5塊錢。
但至少這件事,在我心裡留下了種子,發了芽。
我想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吧。
我拿到了獎狀,爸媽誇了我,還獎勵給我一筆錢,我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親戚街坊鄰居也都誇我,我很開心,并在心底告訴自己,下一次也要拿獎狀。
就這樣,正向循環反饋,使我有更積極的學習動力。
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對一個個體發揮出重大的作用。
在羅森塔爾的實驗中,都是權威的期待發揮了力量。
那麼什麼是權威呢?
其實就是有權利,有威望,有資源的那一方。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老師、校長等就是權威。
但要明白的是,所謂期望是真的相信孩子可以變成那樣優秀的人,而不是一天到晚給孩子施加各種壓力。
贊美和誇獎孩子,一定是出于内心真實的誇獎,而不是欺騙應承式的誇獎。
孩子很敏感,他能分得清誰是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