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給華子留言,說自己因為神經官能症,總感覺腹部發脹、隐痛,有時還有嗳氣的症狀,要怎麼辦才好,像他這樣的情況能不能吃胃藥?他有症狀,但是檢查不出病因,所以不敢用藥。
華子說,神經官能症導緻的消化不良,也稱之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現就是腹部不适,有胃脹、疼痛、反酸、嗳氣、惡心、嘔吐等多種症狀,但在胃鏡等各種檢查下,又找不到病因。可以用胃藥對症治療,但想要根治則需要治“心病”。
一、高發病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道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消化不良,分為器質性消化不良與功能性消化不良。器質性消化不良,指的就是由于胃、十二指腸潰瘍、糜爛性胃炎、慢性感染、糖尿病、腫瘤等因素造成的消化功能異常。
而功能性消化不良,指的是有消化不良相似的症狀,但是經過各種檢查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質病變。從華子在醫院看到的患者比例,超過一半有消化不良症狀的人,都是功能性的消化不良。
二、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對于器質性的消化不良治療方法相對簡單,因為可以查出具體的病因,隻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就可以。相對來說,功能性消化不良更難治療,而且會反複發作,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壓力和負擔。
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素:
1、不良情緒:在實際治療中,大多數人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實際上與情緒相關,可以說是一種“心病”。 人體消化系統的神經數量僅次于中樞神經系統,長期處于焦慮、抑郁、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下時,會造成胃腸自主神經紊亂,出現“茶不思、飯不想”的狀态,消化功能也會發生紊亂。
2、家庭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會遺傳,但是性格有明顯的遺傳傾向。敏感型性格的人,總是多愁善感,遇到事情會胡思亂想,容易接受不良暗示,對身邊事物要求完美,特别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的情緒,從而導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生。
3、幽門螺杆菌感染:中國人的幽門螺杆菌感染率在60%左右,幽門螺杆菌會分泌尿素酶以及各種細菌毒素,破壞胃黏膜的防禦功能。從而導緻胃酸、胃蛋白酶對胃壁的侵蝕,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
4、飲食不當:飲食不當,也會造成消化功能紊亂。比如說經常性的不吃早飯、暴飲暴食,或是平時喜食碳酸飲料、甜食、咖啡,或是飲酒過多等,都可能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用藥
1、對症用藥:很多人糾結的是,消化道沒有器質性的病變,是不是就說明沒有病,能用藥嗎?華子說,可以針對症狀用藥進行治療。比如說經常有上腹飽脹、積食、惡心、嘔吐等症狀,可以用多潘利酮、莫沙必利等促胃動力藥。
如果是胸前區有燒灼感、反酸等胃酸過多症狀,可以用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等制酸劑。如果是因為消化液、消化酶分泌不足出現的消化不良,可以服稀鹽酸、胃蛋白酶等促進消化的藥。用藥目的主要是緩解症狀,減輕不适感。
2、根除幽門螺杆菌:如果有消化不良症狀,同時又有幽門螺杆菌感染者,可以做幽門螺杆菌根除治療。現在通常采取“四聯法”,即一種制酸劑,加上一種铋劑,加上兩種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四環素、左氧氟沙星等),連用10~14天。
在用藥前需要進行檢查(如青黴素皮試、心電圖檢查等),以确認用藥是否安全,避免在用藥過程中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所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才能安全用藥。
3、心理治療:情緒問題引起的“心病”,是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消化不良隻是其表現之一,同時可能還存在失眠、早醒、多夢、盜汗等神經系統症狀,以及心悸、心動過速、胸悶等心血管系統症狀。這往往是焦慮症或是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基本上都同時伴有焦慮狀态)的表現。
推薦去看心理門診,找專業的精神科醫生進行診治。如果确診了存在焦慮、抑郁的問題,就需要接受治療,包括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在短期内即能看到效果,但通常需要持續兩年以上才能達到較好的療效,完全消除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所引起的症狀。
總結一下,查不出具體病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于情緒原因造成的“心病”所引起的,與幽門螺杆菌的感染以及飲食因素也相關。可以用藥對症治療,緩解症狀,但想徹底治愈疾病,則需要消除“心病”才可以。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用藥有疑惑,請咨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