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夏大學一景。 甯夏大學供圖
甯夏大學一景。 甯夏大學供圖
中新網銀川4月28日電 題:5年吸引近330名博士 這所西北高校何以引才聚才?
中新網記者 李佩珊
5年間,外引内培共舉,集聚全職在崗博士學位教師329人,實現888的博士人數總量,占據甯夏博士總數的45%;233人榮獲省部級以上人才稱号;科研立項經費超過3.51億元(人民币,下同);化學和工程學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國家社科基金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雙雙排在西部高校前列……一連串數字背後,是甯夏大學圍繞“雙一流”高校建設壯大高水平師資隊伍的一系列探索。這所地處西北内陸的高校,何以引才聚才成為人才“窪地”?
讓青年教師“挑大梁”
2019年的夏天,從清華大學生物學博士專業即将畢業的“90後”青年李樂有了新的“煩惱”,是留在首都北京?還是南下長三角、珠三角“闖世界”?收到多個橄榄枝的她猶豫不決之時,一份來自甯夏大學的邀約讓她心動。
“我的本科是甯夏大學培養的,這也是我取得學術成績的起點。現在正是母校發展關鍵時刻,到了我們回饋母校的時候。”顧不上家人的反對,李樂毅然決然來到了這個在别人看來偏遠、“沒什麼發展前途”的地方。
甯夏大學召開高質量發展青年人才座談會,校領導與青年博士代表交流。 甯夏大學供圖
“來到甯夏的兩年半時間裡,我被破格晉升為教授,随後又通過遴選擔任起博士生導師。目前,我開始在學院副院長的崗位繼續曆練。可以說,從團隊建設、項目申報、職稱評審、導師遴選,甯夏大學一系列超常規舉措支持青年教師成長成才的措施讓我迅速成長。”回顧在甯夏的工作生活,李樂感觸良多。目前,她還入選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甯夏回族自治區青年拔尖人才工程”。
正如李樂所言,甯夏大學堅持把支持培養青年教師作為人才工作的重點,讓青年教師挑大梁、當主角。
“在甯夏大學,新入職青年博士教師即可遴選為碩士生導師,特别優秀者直接遴選為博士生導師。為了讓青年教師更好發展,我們還建立了職稱評審‘特别推薦’晉升機制。”據甯夏大學黨委書記李星介紹,僅2021年,甯夏大學便有近1/3的青年博士教師通過“特别推薦”晉升為高級職稱,“學校的未來在青年教師,青年教師成長難在起步,起步階段的雪中送炭遠勝于步入正軌後的錦上添花。”
讓制度改革破除“藩籬”
長久以來,西部地區發展受人才短缺制約,從“人才荒漠”到“人才窪地”,甯夏大學勇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無人區”,從頂層設計入手,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思想障礙、制度藩籬和政策壁壘。
2020年,甯夏大學出台《甯夏大學專業技術崗位設置與聘任實施方案》,通過設立常設崗、特設崗,突出業績、貢獻和能力,實施全員分類聘任。當年,268名專技人員從不同崗位跨級競聘到高級崗位,45名專技人員從不同崗位降級,真正實現了能上能下。
同年,甯夏大學持續推進績效工資改革,打破“論資排輩”“身份定薪”,通過動态管理讓教師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甯夏大學校長彭志科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學校教師的績效工資總量已超過“十二五”末的兩倍。
甯夏大學金波湖一景。 甯夏大學供圖
以任務為驅動的職稱改革制度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的同時,破“五唯”專項清理活動也讓不同學科和人才有了全面的發展平台。
甯夏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王勝澤便是破“五唯”的受益者之一。
2021年10月15日,在江西南昌落幕的第七屆中國“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上,甯夏大學“絲路甯夏文創——中國西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領跑者”項目團隊從來自121個國家和地區的4347所院校228萬個團隊中脫穎而出,斬獲高教主賽道金獎。作為甯夏高校代表的甯夏大學參賽團隊,首次在該項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金獎,實現了甯夏參賽曆史零的突破,而該團隊導師王勝澤也獲得了破格提拔為教授的機會。
“作為美術專業的教師,我受到了學校人才政策改革帶來的紅利。”王勝澤告訴記者,甯夏大學的人才政策制定打破了傳統的評價指标單一化、指标化、功利化等不合理現象,這是破“五唯”的決心和信心,“以代表性成果為主,多方位、立體式的評價,更加合理和科學,有利于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照顧到了音、美、體學科的專業特性。”
目前,甯夏大學持續深化績效工資改革,打破論資排輩、身份定薪,實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有效激發了人才隊伍内生動力。
讓“服務鍊條”持續延長
1993年出生的甯夏小夥冒傑2020年從美國哈佛大學訪學歸來後加入甯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已帶領團隊在Nature、Cell等國際一流期刊中發表近10篇論文,獲4項授權發明專利。“我的成長受益于甯夏大學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冒傑坦言,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和激勵機制讓他無後顧之憂投身于科研之中。
據了解,甯夏大學将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學校“一把手”工程謀劃推進,對于人才薪資待遇、子女入學、配偶安置、住房需求均給予充分保障。
甯夏大學淩雲廣場一景。 甯夏大學供圖
李星告訴記者,甯夏大學于2020年建成了甯大附屬幼兒園新園區,将銀川市西夏區第九小學、第十一小學納入甯大附屬小學,從優質中學選聘優秀管理者擔任甯大附屬中學書記、校長,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于附幼、附小、附中建設,以優質基礎教育保障青年教師的子女就學,盡可能地“拴心留人”。
與此同時,離甯夏大學僅有2公裡的西夏區教育小鎮預計今年秋季即将投入使用。這個集幼兒園、小學、初中以及高端人才社區的“校城一體”綜合型教育基地也讓青年教師再無後顧之憂。
“沒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就很難培養出高水平的創新人才。”彭志科表示,聚集人才僅是第一步,培育更多人才将是今後發展重中之重,“我們将進一步在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上發力,在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上着力,在持續加強服務保障、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生态上用力,争取到2025年,全校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總人數達到1200名左右,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比達70%左右,形成英才齊聚發展新局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