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城市的競争,早就不再是單打獨鬥的階段。去年,成渝城市群獲批,近日,長江中遊城市群頂層設計出爐,至此,全國五大實力最強的城市群全部歸位。五大城市群幾乎囊括了全國所有的頂級城市,本文對五大城市群的綜合實力及未來前景進行分析。
我國總共規劃了19個城市群,其中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圈和長江中遊城市群是目前綜合實力以及定位最高的。如果再細分的話,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屬于傳統三大經濟帶,屬于世界級,而成渝經濟圈和長江中遊城市群(中三角)是近幾年崛起的城市群,還在培育中。
下面,小編主要針對這兩個争議點展開:
1、長三角和珠三角到底誰才是第一城市群?
2、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圈誰更勝一籌?
規模:珠三角僅為長三角1/7,中三角人口分散下圖是小編整理的五大城市圈群面積和人口數據(人口采用七普人口數據)。
長三角的面積最大且人口最多,長三角經過多輪擴張,目前已覆蓋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三省一市41個城市,面積35.8萬平方公裡,人口也高達2.35億。安徽省最早加入的是長江中遊城市群,後面退出中遊城市群,加入長三角。
珠三角的面積最小,隻有5.53萬平方公裡,隻有長三角的1/7,但卻集中了7800萬人口,人口密度遠高于其他幾個城市群,如果把港澳算上,人口密度更大。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發展方向不同,一個緻力共同富裕,一個打造高質量經濟核心區。
長江中遊城市群面積僅次于長三角,且相差不大,但覆蓋的人口卻不足長三角的一半,人口密度在五個城市群中最小,僅為410人/平方公裡。京津冀和成渝面積、人口和人口密度都差不多。
經濟實力:長三角最強,珠三角人均最高,中三角總量第二經濟總量方面,長三角優勢明顯,毫無疑問排第一,為27.6萬億,占全國總量的1/4。排名第二的竟然是長江中遊城市群,10.6萬億,超過珠三角的10.1萬億。京津冀排第四,為9.6萬億,而成渝墊底,僅為7.4萬億。
人均方面,僅有9個城市的珠三角人均最高,高達12.95萬,而長三角把安徽納入後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為11.74萬。京津冀和長江中遊城市群均超過8萬,位列第二梯隊。而成渝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均墊底。
核心城市:中三角核最弱,其他城市群多核驅動2021年GDP超過1.5萬億的城市有11個,全部分布在五大城市群:其中長三角4個(上海、蘇州、杭州和南京),珠三角2個(深圳和廣州),京津冀2個(北京和天津),成渝2個(重慶和成都),中三角1個(武漢)。
2021年GDP超過1萬億的城市有24個,其中18個集中分布在五大城市群,其中長三角8個(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甯波、無錫、合肥、南通),珠三角4個(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京津冀2個(北京和天津),成渝2個(重慶和成都),中三角2個(武漢、長沙)。
總結及展望未來:
通過上文分析,五個城市圈的特點是:長三角的特點是大而全,珠三角追求的是小而美,京津冀兩核驅動拉馬車;中三角是減弱版的長三角,而成渝是減弱版的珠三角和京津冀結合體。
那麼長三角和珠三角誰最強。綜合實力顯然比長三角要強,長三角的頭部、腰部和尾部都很強,很多年前蘇北落後,如今江蘇十三太保都很強!現在長三角開始擴散到安徽省,浙江探索共同富裕。而珠三角集中了廣東省優勢資源和人口,貢獻了兩個一線城市,4個萬億級城市,經濟質量很高,但廣東非珠三角地區經濟卻落後很多。至于兩種模式哪種更好,沒有統一的答案,個人更喜歡長三角模式。
京津冀在傳統三大經濟區中,實力最弱。京津兩城實力不如廣深,河北省整體人均GDP很低,沒有像長三角一樣被帶動。但京津冀地位特殊,首都 2個直轄市,如今又新增雄安新區,有人認為雄安新區設置的意義不亞于當年的深圳。
最後談談中三角和成渝誰更強。上文分析,中三角面積和人口,GDP,人均GDP均高于成渝。綜合實力顯然更強。但中三角和成渝對比也有不少劣勢,比如,人口過于分散,不利于城市圈連片發展,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實力相對還不夠強。接下來中三角将加強武漢都市區和長株潭都市區的做強做大;長沙和南昌也明确提出了實施強省會戰略;而成渝除了加強兩核心之外,急需培養更多的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