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收到一位姑娘來詢問:A和B兩款面霜哪款更好?
我:成分表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哪款用着舒服就選哪款吧,反正保濕成分都還看得過去。
結果姑娘說:B這款宣傳說能24小時保濕,是不是能持續更長時間?看起來更有吸引力!
我????
快被這姑娘氣暈過去。不過細細一想,應該有很多人都會這麼想。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面霜保濕的問題,來看看這所謂的24小時保濕是否真的靠譜?
一、為什麼我們要強調保濕?
很明顯,做不好保濕,皮膚就會出現幹燥。皮膚幹燥一方面會造成脫屑、緊繃等不适感。另一方面,皮膚幹燥必然會出現皮膚粗糙,皮膚缺乏光澤感。當然,幹燥也會影響皮膚角質代謝,導緻皮膚屏障功能下降,從而引起皮膚感染,造成各種皮膚問題。
二、引發皮膚幹燥的原因是什麼?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身體器官。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和皮脂膜構成了皮膚的第一道屏障系統。其主要功能是防止皮膚内水分和營養物質流失。但這并不代表皮膚内的水分永遠不會流失。尤其是當外部環境變得幹燥、寒冷或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時,皮膚本身的保濕能力降低。此時就需要借助外界保濕成分幫助皮膚鎖住水分,從而緩解皮膚幹燥問題。
三、面霜的保濕原理是什麼?
之前咱們說過,護膚品的成分組成基本包含【基質】、【活性成分】、【防腐體系】。而在基質主要指構成護膚品的基礎成分。例如:水、封閉性油性成分以及醇類保濕成分構成。活性成分類似于維C、維A衍生物、煙酰胺等。因為咱們今天主要講保濕,活性成分就不做展開闡述。
這裡重點說說面霜的保濕成分:
1⃣️封閉性油脂成分;說到封閉性油脂成分不得不提羊毛脂、凡士林(礦脂)、礦物油、矽油等。一般來說:凡士林和羊毛脂的封閉性效果好,但膚感會較粘膩。礦物油的封閉性不如其他成分,但延展性好。矽油膚感輕盈也是護膚品中常見的保濕成分和膚感調節劑。
封閉性保濕成分的作用原理其實是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保護的油脂膜,防止皮膚中水分揮發。這就像皮膚表面天然的皮脂膜平鋪在角質層表面,防止水分和營養物質流失同樣的道理。
2⃣️保濕性成分(吸水劑);
這一類成分如甘油、維生素B5(泛醇)、透明質酸鈉等。這些成分會幫助水分從真皮層傳輸到表皮層。尤其是像泛醇因為分子較小,又很溫和,能夠穿透角質層進入皮膚。作為一種吸水劑就像一隻大手一樣緊緊抓住皮膚角質層内的水分,避免水分流失。
當然,吸水劑成分配合封閉性油脂使用保濕效果更好。很多人喜歡使用“oil-free”的無油面霜,其實并非真正的無油,而是在産品配方中使用膚感更輕盈的矽油作為封閉劑。
四、宣傳可24小時保濕的面霜是否可信?
其實看到這個宣傳我真的快笑出來。這不跟有人告訴你:你吃了這碗面能讓你24小時沒有饑餓感,一個道理嗎?如果有人跟你這樣說,你估計直接立馬扭頭就走,因為知道這是個騙子。為什麼換了面霜你就信了呢?
咱們從2方面來讨論:
1⃣️保濕和什麼相關?簡單分析一下:面霜塗抹在臉上,其保濕情況除了和産品成分相關還和本身産品的塗抹量以及你所處的環境相關。如果所在環境本身就是極度幹燥的,當然皮膚表面水分流失速度一定會比在潮濕環境下更快。
另一方面,咱們在看保濕成分。重要的2類保濕成分:封閉性油脂和吸水性的醇類成分。這兩類成分保濕效果必然是封閉性油脂更好。但即使這樣,油脂類成分也無法達到24小時保濕。
2⃣️真的需要24小時保濕嗎?
這就像很多底妝産品宣稱自己可以持妝24小時,甚至72小時一樣。姑娘們:清醒點,别被營銷噱頭蒙蔽了。
請問:現實生活中,有誰是24小時不洗臉的?即使是長途飛機可能需要長時間保濕,但那也不是常态。另外,當皮膚保濕不足的時候完全可以補塗。
五、關于面霜選擇和使用建議;
Miya知道現在不論是在護膚品銷售專櫃還是自媒體賬号上都會使用皮膚水分測試儀來測試護膚品的保濕能力。但皮膚水分測試儀本就不可信。
因此,在選擇面霜時,最重要的是平衡産品成分和産品保濕力。而保濕力如何衡量?就是塗抹在臉上的自我感知。在特殊環境下皮膚保濕不足的時候,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及時補塗産品,而不是依賴産品宣傳的超時長保濕的功效。
——END——
我是認真聊護膚的Miya,希望我的内容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跟我一起理性護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