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人們千百年來奉行的儒家文化,就是由他創始的,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作為教育家,他率先提出了很多具有實際意義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門下衆多弟子都對他十分尊敬,其中也不乏品學兼優的人才。
然而,正如所有老師一樣,他的手下也有讓人頭疼的學生,甚至還曾經把孔子氣得說了句髒話。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句話竟然流傳了數千年,如今還成為了很多老師的慣用語。這位弟子到底是誰?孔子的髒話說的是什麼?
至聖先師孔子相信大家都知道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把自己的思想傳播得更遠更廣。然而,他的這個志向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在遭受了多方面的打擊後才作出的決定。
和大多數讀書人一樣,他起初也有入朝做官的抱負。然而,孔子所在的時代卻沒有給他提供這樣的空間。入仕後,魯國發生了内亂,黨派紛争叠起,政事也被擱置一旁。他雖然很想大展宏圖,奈何根本無從下手。
當然,孔子并沒有随波逐流,還是勇敢地選擇了直言勸谏。沒想到,卻因此被趕出了官場,前途一下子變得渺茫起來。
他遭遇到這樣的打擊,又目睹了為官者的醜惡嘴臉,終于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現實是如此殘酷,早已不再是那個以禮治國的時代了。失望歸失望,他還是想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而教育就是他實現心中理想的手段之一。
那麼,他的教育理念到底先進在何處呢?首先,在那個人人夢想讀書入仕的時代,他認識到了教育本身帶給人的意義。
孔子認為,每個人生性都是善良的,而後天所處的環境和教育條件會塑造人、改變人,教育的意義就在于把人塑造成好的樣子。所以,他開始廣泛地吸納弟子,讓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能體會到受教育的美好。
他還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也有不同的反應和效果。隻有用對了方法,才能起到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因材施教。教育絕不是程式化、套模闆,是需要花心思去鑽研的。
畢竟在孔子眼中,知識的存在是不受限于階級的,田間地頭的農人也能在某些方面,給達官貴人當老師。所以,尋求知識的過程中要不恥下問,在學習這件事面前,任何身份的人都是平等的,它本來就沒有盡頭。
不得不說,他的這些理念放在今天也不過時。他早已領悟到了教育的真谛,也積極地去奉行,所以他一生桃李滿天下,是當之無愧的至聖先師。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直到今天仍是品德教育的經典資料。可見,先賢的思想永遠不會過時,而是曆久彌新。
令人頭疼的弟子宰予正如上文所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脾氣秉性。孔子的諸多弟子中,就有這樣一位特别讓人頭疼的存在,他就是宰予。受禮教的影響,再加上對孔子的崇拜之情,大部分弟子的态度都是非常恭敬的,而宰予則相反。
他對儒家學說有很多不同的見解,遇到和孔子有分歧的地方,他也不會藏着掖着,而是直接發表反對觀點。這樣的人,既可以誇他有獨立思考和批駁的能力,也可以貶他不懂禮數、自以為是。
比如在守孝這個問題上,孔子秉持的是傳統主流思想:認為父母死後,子女需要為其守孝三年。父母是對子女恩情最大的人,如果他們去世了,自然要用足夠的時間來緬懷。
而宰予則認為,三年太長了,一年的時間就夠了。畢竟人死不能複生,如果僅僅是為了守孝就要和社會脫節三年,實在是得不償失。孔子聽完後,認為他的品行不端沒有良心,就連自己的父母都如此不敬。
其實,如果跳出固有的思維慣例,宰予的觀點是很有道理的。如果父母抱病在床,那麼舍棄一切來照顧自然是應該的,可如果父母已經去世了,子女應該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當然,舉這個例子并不是為了争論守孝多久更合适,隻是為了體現宰予這個人的性格特點。他頭腦靈活機敏,而且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很多時候他的行為是一種忤逆的表現,觀點也不見得正确,這很容易惹來旁人的不滿。
孔子責罵宰予竟成千古名句?宰予愛反駁,孔子并不會因此生他的氣,但是他接下來的行為,就讓孔子難以忍受了,更是直接罵了句髒話。原來有一天,孔子正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宰予竟然在下面打起了盹。
他見了大怒,斥責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意思就是,宰予就好比那腐朽的木頭,根本無法再雕刻,又好比那糞土壘成的牆,根本無法再塗抹。能把他氣成這樣,想來恐怕也隻有宰予能做到了。
其實,孔子的憤怒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在他眼中,學習是一件需要慎重對待的事情,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宰予如今坐在課堂上,擁有了這種條件,卻絲毫不懂得珍惜。
既不尊重道理,也不尊重老師,還不尊重身旁的其他弟子,這樣的人如何不讓人動怒?後來,孔子的這句話流傳開了,也成了很多老師常用的語句。相信不少人上學時都聽過這句話,這其中包含的是老師們恨鐵不成鋼的惋惜。
結語孔子是至聖先師,也是一個普通人。他能提出卓越的思想和理論,也會為了弟子的不争氣而着急發火。其實,教書育人是一件難事,學生時代不明白的道理,往往長大成人後才恍然大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