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倩
全面禁漁的背景下,長江魚類資源快速上升,幹流有望8年後實現魚類資源量平衡。這是25日在2021年度長江漁政協助巡護優秀隊伍和隊員頒獎活動上,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長江專項”首席專家危起偉帶來的好消息。
這一内容來自于日前發布的《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本底狀況調查(2017—2021)》論文,更新了長江魚類資源的最新數據。這項調查由農業農村部統籌部署,由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牽頭,曆時5年完成。“這是關于長江魚類資源的第二次大型調查,可以為長江十年禁漁的效果評估提供一個基準數據。”危起偉介紹,上一次長江漁業調查是在40多年前,1973-1975年實施的長江六省一市水産資源調查。
長江幹流刀鲚種群顯著恢複
危起偉介紹,此次調查顯示,禁捕後,長江江豚種群穩中有升,魚類資源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尤其是一些多年不見的魚,已經在多處出現。
針對長江幹流、洞庭湖、鄱陽湖魚類資源狀況的剩餘産量模型模拟結果顯示,魚類資源量将快速上升并在高位達到平衡,不過不同區域存在恢複速率的差異,兩湖在3至5年内能基本達到資源量的平衡,幹流大概需要8年左右能夠達到資源量的平衡。
危起偉說,在禁漁後魚類資源恢複進程中,短生命周期魚類種群有望首先快速恢複。2020年的調查發現,随着2019年刀鲚專項捕撈許可證制度的取消,及2020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漁工作的推進,由長江口入江并進入鄱陽湖的江海洄遊刀鲚種群,較之前顯著恢複。後續監測發現長江江海洄遊刀鲚上溯産卵群體正進一步恢複,除了成規模進入鄱陽湖進行産卵繁殖外,還有一小部分群體繼續沿江上溯進入洞庭湖。
調查共采集到長江魚類323種
調查結果顯示,2017-2021年共采集到魚類323種,其中曆史有分布且本次采集到的魚類308種,占長江水系曆史分布魚類總種數的69.5%,新采集到15種外來魚類。從魚類資源現存量來看,當前魚類資源數量約為8.86億尾,資源現存量為12.48萬噸,僅相當于上世紀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
2017-2021年魚類資源調查結果顯示,鯉、鲫、鲢等為流域性優勢魚種。四大家魚産卵規模較大的有葛洲壩下、胭收壩、紅花套、白螺、漢口和漢口下6個江段。當前四大家魚的年産卵總量僅相當于上世紀60年代的3.9%、80年代的24.9%,早期資源量嚴重衰退。近年采取了生态調度、增殖放流等措施,四大家魚的早期資源量有所恢複,但總體的資源量仍較低。
中華鲟5年未發現自然産卵
根據調查發布的數據及分析,長江流域的一、二級保護魚類29種(類),本次調查共記錄到15種,白鲟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定滅絕,鯮和鲥已多年未見野生個體,長江鲟被IUCN 認定野外滅絕,中華鲟、胭脂魚和松江鲈多年未見自然繁殖。
2017-2021年,在長江中下遊及河口區域共采集到中華鲟樣本310尾,其中288尾為2017年在長江口采集到的幼體,其餘22尾為在中遊和下遊采集到的放流個體。5年均未發現中華鲟的自然産卵活動。調查報告顯示,中華鲟自然繁殖群體不但數量在下降,自然繁殖活動自2012年以來也時有時無,種群已岌岌可危。
在此期間,在長江上遊、中遊幹流段及赤水河共記錄到長江鲟603尾,判斷均為人工放流個體。連續3年調查,均未觀測到長江鲟自然繁殖發生。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