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佛協演覺法師簡介
中佛協演覺法師簡介
更新时间:2024-09-27 11:51:42

中佛協演覺法師簡介?接下來是講菩薩有四種莊嚴——△次觀安樂國諸大菩薩四種莊嚴功德成就問曰,觀如來莊嚴功德,何所阙少複須觀菩薩功德耶答曰,如有明君,則有賢臣堯舜之稱無為,是其比也若使但有如來法王,而無大菩薩法臣于翼贊道,豈足雲滿亦如薪積小,則火不大如經言,阿彌陀佛國,有無量無邊諸大菩薩,如觀世音,大勢至等,皆當一生于他方次補佛處若人稱名憶念者,歸依者,觀察者,如法華經普門品說,無願不滿然菩薩愛樂功德,如海吞流,無止足情亦如釋迦牟尼如來,聞一目暗比丘籲言,誰愛功德,為我維針爾時如來從禅定起,來到其所,語言,我愛福德遂為其維針爾時失明比丘暗聞佛語聲,驚喜交集,白佛言,世尊世尊功德猶未滿耶佛報言,我功德圓滿,無所複須但我此身從功德生知功德恩分故,是故言愛如所問觀佛功德,實無願不充所以複觀菩薩功德者,有如上種種義故耳,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中佛協演覺法師簡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佛協演覺法師簡介(菩薩的四種莊嚴)1

中佛協演覺法師簡介

接下來是講菩薩有四種莊嚴——

△次觀安樂國諸大菩薩四種莊嚴功德成就。問曰,觀如來莊嚴功德,何所阙少。複須觀菩薩功德耶。答曰,如有明君,則有賢臣。堯舜之稱無為,是其比也。若使但有如來法王,而無大菩薩法臣。于翼贊道,豈足雲滿。亦如薪積小,則火不大。如經言,阿彌陀佛國,有無量無邊諸大菩薩,如觀世音,大勢至等,皆當一生于他方次補佛處。若人稱名憶念者,歸依者,觀察者,如法華經普門品說,無願不滿。然菩薩愛樂功德,如海吞流,無止足情。亦如釋迦牟尼如來,聞一目暗比丘籲言,誰愛功德,為我維針。爾時如來從禅定起,來到其所,語言,我愛福德。遂為其維針。爾時失明比丘暗聞佛語聲,驚喜交集,白佛言,世尊。世尊功德猶未滿耶。佛報言,我功德圓滿,無所複須。但我此身從功德生。知功德恩分故,是故言愛。如所問觀佛功德,實無願不充。所以複觀菩薩功德者,有如上種種義故耳。

好,接下來,因為上面是佛的八種功德,下面是講菩薩的四種莊嚴。菩薩的四種莊嚴,所以先觀佛的八種功德,觀了以後,這是正報的功德,正報就是阿彌陀佛他有八個方面的功德,而菩薩有四個方面的功德,四個方面呢,先是講觀安樂國住大菩薩四種莊嚴功德成就,在極樂世界,我們了解極樂世界的情況,極樂世界的大菩薩有四種功德莊嚴。

首先問曰,觀如來莊嚴功德,何所阙少。複須觀菩薩功德耶。有人就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要觀佛的功德莊嚴呢,難到佛的功德莊嚴有所缺少嗎?所有的功德莊嚴在佛那裡已經有了,為什麼還要在觀察菩薩的功德?你觀一尊佛的功德就可以了,菩薩的功德也包含在其中了。

下面答說,如有明君,則有賢臣。明君譬喻是佛,賢臣譬喻是菩薩,明君必有相伴的賢臣。而有尊貴的佛陀,必定有尊貴的菩薩與他相應,這是有明君必有賢臣,在一個是堯舜之稱無為,是其比也。堯舜稱無為,用這個譬喻跟他相比,譬喻。若使但有如來法王,而無大菩薩法臣。假如說隻有佛的法王,而沒有大菩薩的法臣,有法王但沒有法臣,如果是這樣,于翼贊道,豈足雲滿。那麼意思就是說,如果光說有佛,而沒有菩薩的跟随,那就不叫圓滿。于翼贊道,就是站在大臣的角度,站在賢臣的角度,來贊歎佛,這是稱之為圓滿,光是有佛不圓滿。

如薪積小,則火不大。如果說佛這邊積累的柴少,那火就燒不大。佛度化的衆生如果很少,他化道就不長遠。打個比方說,佛打算度化100個人,他100人度完了以後不度了,這就是化緣就少了。那麼佛其實也一樣,像西方極樂世界,佛所度化的衆生的數量,比娑婆世界多得多了。娑婆世界這個人數非常有限,就是全世界人都來學佛,現在還沒有開始。假如說全世界的人全部都開始學佛了,要讓大家對佛的這種莊嚴,那他的功德就會大了,就像燒柴一樣,柴越少,火越少。如果柴越多,燒起來的火越大。我們說火是非常大,你越大的柴,燒起來越猛厲。比如說像我們房子着火的話,一般的滅火機根本沒有用,消防隊過來,一般還撲滅不了,因為這個火太烈了。

那佛也一樣,像阿彌陀佛,他的弟子衆很多,還有菩薩大臣。經言,阿彌陀佛國,有無量無邊諸大菩薩,如觀世音,大勢至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在西方學佛極樂世界,是一生補處的菩薩,若人稱名憶念者,假如有人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隻要肯憶念的話,歸依者,觀察者,如法華經普門品說,無願不滿。我們有人隻有稱念觀世音菩薩,你皈依觀世音菩薩嗎,觀察觀世音菩薩,你就可以感應道交,人人都可以跟菩薩相應,菩薩就會幫助我們。就是應以何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以何身而為說法,再一個就是,釋迦摩尼佛說,菩薩愛樂功德,如海吞流,普門品裡面講,愛樂功德,如海吞流,無止足情。無止足情就是沒有滿足的想法,菩薩喜歡功德,就像海一樣廣大。我們大海叫做海納百川,不論江水。河水、湖水、雨水、淺水,通通都吸收,乃至污水他也吸收,所以大海是廣大,之所以成為廣大,是因為這個水不懼衆流。菩薩要功德,也跟大海吞萬流一樣,沒有知足的時候。

那麼舉釋迦牟尼佛為例子,他又一次聽到一個目暗比丘籲言,誰愛功德,為我維針。有個比丘雙目失明了,因為過去比丘身上還帶有針線,比如衣服破了,把它縫起來,因為他雙目失明就不會到怎麼補,然後請人幫他補。他怎麼說呢,他說,誰愛功德,因為你幫我縫衣服你有功德,誰喜歡要功德呢,要功德的人趕快為我縫衣服啊,他就這樣說。釋迦摩尼佛正在禅定中聽到了,就出定,直接走到他的地方,到他地方,他跟比丘說:我愛福德。于是為他縫針。佛親自為這個雙目失明的比丘,他已經眼睛瞎了,衣服不會縫了,釋迦摩尼佛親自為他縫衣服。佛就說,我愛功德,但失明的比丘雖然眼睛瞎了,但他聲音聽得出來,佛講話的聲音非常特别,而且大家天天聽,這是最熟悉的聲音,一聽是佛,驚喜交集,很驚訝,怎麼會佛過來為我縫衣服,很驚訝的事情。喜,很高興,佛這麼尊貴的人親自為我縫衣服。這是驚喜交集,非常開心。于是對佛說:世尊,世尊功德猶未滿耶。佛,難道你的功德也沒有圓滿嗎?你隻有沒有圓滿才要功德啊?然後就這麼問佛。佛就回答說:我的功德已經圓滿,無所複須,不虛要在要功德了。但是我的身體是從功德生的。知道功德恩分,我知道這個功德的恩德。就是功德的本身就是給予我最大的幫助,讓我能夠成佛,我知道功德的重要性,我愛功德,所以說,我的身本來就是從功德裡面出生的,所以功德是我的大恩人,我必須要感恩它、尊重它,所以我也愛功德。

佛已經功德圓滿的人還說我愛功德。就是說,作為菩薩來講,對功德是無有厭足的,凡是有若能夠利益衆生幫助衆生對衆生有好處的,一定是非常喜歡,非常愛惜功德,會很認真地去作一切功德,這是關于功德的恩分。那麼如所問觀佛功德,實無願不充。我們問佛的功德,實際上沒有願望的話,是不會滿足也不會圓滿。那麼再觀察菩薩的功德有如上種種義。佛的功德老早在因地中修行已經圓滿了,所以在果地上他的功德已經充足了,沒有一個願沒有滿足的,每一個願都滿足。

但菩薩功德有沒有滿足呢,沒有。沒有的話,他還繼續努力,繼續做,無有修止地發揮他的功德。就像我們知道自己修行不到,所有功德我們都想要,一個是想,菩薩要布施,我們布施功德做得不多,我們有時候,布施幾百塊錢,我功德很多了,我來世福報有了,來世我不會變成窮困的人了,很多人說我布施夠了。有些人說持戒,我已經受過三皈五戒了,我功德也挺大了,有些人說我八關齋戒也受過幾次,很大很大了,還有些說我在家的菩薩戒也受過了,我功德好大。但是自己有幾條尺的道呢?這個就不要說了,我很慚愧,還差很遠。所以這個功德,我們做菩薩,很多地方都很欠缺。然後再問你禅定修得怎樣,禅定就更不要說了,我這腿太硬了,禅定我是從來不修的,有些人說我的腿痛,我的關節有問題,所以我不修禅定,很多人對禅定不感興趣。有些人說,這個定非我所需。那看看很多菩薩,證得什麼無量三昧,衆生語言三昧,色身三昧,法華三昧,海會三昧,諸佛不動三昧等等,一說,功德這麼大,很羨慕,但是我們自己連初禅也做不到沒必要說出世間禅定,還有出世間上上禅定。講到智慧呢,更不要說了,這個佛法聞慧都沒有圓滿,聞慧就是聽聽,這一塊還缺了很多。聞思佛經那麼多,你聽了幾部經,幾部論,算起來,十部經還沒有聽完,不要說八萬四千法門。那麼聞慧不夠,思慧更加不足,修慧差得更遠,就聞慧、思慧、修慧都不足。所以說佛菩薩為了追求功德,他滴水不漏,樣樣都要成就廣大像大海一樣的功德。所以功德如大海,是這樣積累起來的,所以我們需要積累功德。 (文字整理:妙宣)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