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賢柱
清代王應奎在《柳南随筆》中說:有個叫汪懋麟的,極其崇拜蘇轼,另一個叫毛奇齡的,又極其輕視蘇轼。毛奇齡說:“蘇轼的詩沒有一首好的。”汪懋麟反駁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樣的絕妙詩句也不好?除了蘇轼有誰能寫得出?”毛奇齡說:“憑什麼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鵝也先知。”
王應奎《柳南随筆》(來源 | 百度百科)
這個無知的毛奇齡明明是強詞奪理,一派胡言,而崇拜者汪懋麟因為不懂常識,卻自此啞口,無言反駁。這說明汪懋麟也不知道為什麼“春江水暖”隻有鴨先知,而鵝是絕對不可能先知的道理!
汪懋麟(來源 | 百度百科)
王應奎在寫這一條的時候,也隻是客觀記述,沒有半個字的評斷,說明王應奎也不知道 “春江水暖” 為什麼隻有“鴨先知”的真正原由。
王應奎(來源 | 百度百科)
更奇怪的是,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上說:“淮南諺曰:‘雞寒上樹,鴨寒下水。’驗之皆不然。有一媪曰:‘雞寒上距,鴨寒下嘴耳。’上距謂縮一足,下嘴謂藏其啄于翼間。”這裡是說淮南的諺語說“雞寒上樹,鴨寒下水”是不對的,老婆婆說:“雞寒冷就縮一條腿,鴨寒冷就把嘴巴藏在羽毛裡面”。
陸遊(來源 | 百度百科)
陸遊這話的意思是從側面否定了蘇轼的“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來源于生活實踐的論斷。
那麼,蘇轼說“春江水暖鴨先知”究竟對不對呢?
蘇轼(來源 | 百度百科)
究其實,在合肥和蕪湖之間,也就是我們這個地方諺語說:“人冷烘胯(胯,土語不讀kua,讀qia),雞冷上架,鵝冷伸腿,鴨冷下水。”天氣冷到零下了,老人們就用火烘胯下取暖;雞呢,就上到高處(即上距),離開地面取暖;鵝,隻能用一隻腳落地,伸伸另一條腿以取暖;鴨子,天氣越冷卻越要下到水裡嬉戲以取暖。因此,常常有鴨子在塘裡被冰凍住的情形。拿人和雞鵝鴨三種家禽的比較,說明了取暖方式的不同。
鴨子(來源 | 圖蟲創意)
從上面的諺語我們就知道:天氣最冷的時候,鵝在哪兒?鵝躲在離水很遠的窩風的地方,隻是伸伸腿而已,那麼,春江裡的水何時變暖,它怎麼能知道?鴨呢?越冷越要下水。它們跑出籠子,找到池塘或者河流,跳到水裡嬉戲以取暖。所以,才會有“四九中心臘,河裡凍死鴨”的諺語。嚴冬隻有鴨子,從三九心到春暖花開,始終在水裡。那麼,水——什麼時候開始變暖,當然數鴨子最有發言權了!這是實踐出真知嘛。鵝是直到天氣暖和了,才敢下水的。毛奇齡說“鵝也先知”,不是信口胡說嗎?所以蘇轼才說:“春江水暖鴨先知。”還要贅言一句,這種鴨子是土鴨,不是洋鴨,更不是今天的雜交鴨。
大鵝(來源 | 圖蟲創意)
由此可見,蘇東坡為什麼是大詩人?他對生活的觀察是多麼精微喲!
毛奇齡(來源 | 百度百科)
從陸遊引用淮南諺知道,他對蘇轼的這句詩是很作了一番調查研究工夫的,但結果證明,他還是沒有蘇轼跑的地方多,也沒有蘇轼接觸的群衆廣,更沒有蘇轼的知識面寬。同時,這也告訴我們,諺語是受區域限制的。
- 作者:徐賢柱(「出外龍舒人」創作者群)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制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