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寶媽跟我說,誰誰誰家兒子1歲就會叫“爸爸媽媽”,2歲就會背古詩,3歲就能說出簡單的成語……
而自己家娃還隻會咿咿呀呀,更别提能夠講出完整的句子了。
寶寶到底為什麼“金口難開”?是不是寶寶沒發育好?是不是咱家寶寶腦子ben?
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并不是娃,也許是你家的養育方式。
01
寶寶語言發展的規律
想知道寶寶是不是說話晚了,先了解 1~3 歲寶寶語言發展的裡程碑——
12~16 個月:能夠聽懂 100~150 詞、簡單的句子或請求,比如能對所接收的請求作出反應;能夠說 20~30 個詞;
16~20 個月:能夠理解 200 個詞和詞組;能說 50~200 個詞;在 18 個月的時候,進入詞彙暴漲期;
20~24 個月:能夠理解語句關系和語序;掌握發音和表達意圖的能力;
24~36 個月:能夠理解複雜的句子;推導語法結構和規則。
可以看出,寶寶在2、3歲的時候,詞彙量、語言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這個時期也被稱為“語言爆發學習期”。
如果咱家的寶寶的語言發育沒有達到和他年齡相當的水平,父母們可以參考以下因素進行修正。
02
影響寶寶說話的因素
1、生理原因
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我們必須首先去排除寶寶生理上是否有缺陷,比如:
聽力是否受損;寶寶言語器官是否發育完整;智力是否比同齡人低下等,而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去醫院接受檢查得知的。
2、環境的原因
現代生活壓力大,爸爸媽媽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專門陪寶寶玩。
哪怕是無需工作的老人,也會因為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無時無刻都精神飽滿地陪着寶寶。
所以孩寶寶經常和玩具一起玩,然而恰恰是這樣造成了非常不良好的語言環境。
因為模仿是寶寶語言習得的主要方式,如果和寶寶少語言交流,寶寶沒有必要的語境,說話肯定晚。
還有一種可能,語言環境多重化,比如爸爸媽媽普通話,家裡老人們還是家鄉話之類的這種,導緻了寶寶學習語言的混淆。
3、寶寶經常吃流質食物
其實寶寶說話晚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寶寶明明已經到了可以添加固體輔食的年齡,可有一些父母還是經常給娃吃一些流質食物,也就是所謂的“軟飯”,讓娃很少吃固體的食物。
要知道,在吃飯時舌頭是會上下左右活動的,這樣的話,舌頭和口腔肌肉就會得到鍛煉。
但是如果寶寶經常隻吃流質食物的話,舌頭和口腔肌肉是得不到鍛煉的,如果寶寶長時間得不到鍛煉自然而然就會說話比較晚。
想要寶寶早點開口說話,說得更好,其實是可以訓練的。
03
如何正确引導寶寶說話
蒙特梭利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寶寶的語言發展是父母需要持續付出、耐心等待的過程。
1. 為寶寶打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
不斷和寶寶說話、念兒歌讀繪本,讓寶寶處在一個自由、愉快、充滿了愛與回應的語言環境中是非常有利于寶寶開發想象力、拓展詞彙量的好辦法。
另外,還有一點是常被大家忽略的,那就是日常溝通中的語言啟蒙開發。比如同寶寶一起去超市的時候,可以向寶寶描述食物的顔色、外觀、氣味等。
總之,把握住寶寶經曆的每一刻,和寶寶多說一點,多互動一點,如果詞彙量能更豐富些,對寶寶來說,更是語言啟蒙開發的好機會。
2. 選擇寶寶易接收的語言方式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提到“指向兒童的語言”,特點是:
句子簡短,發音清晰,音調高亢,語氣誇張,句子之間有明顯停頓,不斷重複新單詞。
研究證明:這類語言方式是最容易讓嬰幼兒接收的語言學習方式,如果父母在溝通時做到這幾點,尤其是不斷重複新單詞,這是非常能幫助寶寶接受到新詞彙的。
例如:
這是個藍色的皮球。
看,皮球是圓的,皮球是這樣滾動的,拍一拍,皮球會跳起來。
3. 互動是語言發展的前提
尤其在寶寶1歲以前,很多父母都是機械性地,把每天和寶寶一起做的事情,用語言複述出來,但往往會忽略和寶寶互動溝通。
很多人會疑惑,寶寶又不會說話,怎麼雙向溝通?
這恰恰是語言啟蒙中最關鍵的部分,語言并不單單隻是讓寶寶開口說出某句話,更重要的點在于說話背後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傳遞,這才是最重要的。
語言輸入猶如大樹的根基,語言互動卻猶如陽光和氧氣,是語言啟蒙的根本利器。
一句話,多和寶寶互動,是解決寶寶開口說話的基本!
在寶寶不會說的時候,多說給寶寶聽,别覺得自己是在“對牛彈琴”,因為你說的每一個字,其實都被寶寶記在心裡,日後一定有爆發的時候。
如果您家娃也有說話晚的情況,那就行動起來吧~#育兒經##0-6歲育兒經##養娃##家庭教育#
我是一名早教老師,關注我@晨晨老師早教遊戲育兒的路上,咱們相伴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