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村方言口音的趣事
農村方言口音的趣事
更新时间:2024-09-29 18:27:38

農村方言口音的趣事(魯西南方言雜談-棒子)1

“棒子”,拼音讀音是bàng zi,《漢語詞典》解釋的意思是北方方言,對“玉米”的俗稱,也有與玉米連稱的,如玉米棒子。如魯西南方言兩個例句“恁到地裡嘞掰(方言讀音bei)棒子去?”,“可不是咋都(這樣),再不快點把棒子掰了,都耽擱(耽誤)種麥(方言讀音mei)子啦!俺不和恁拉呱(聊天)啦,得快點走嘞”;“恁種嘞是白(方言讀音bei)玉米棒子還是黃玉米棒子,有沒有黏玉米棒子?”,“俺沒種黏玉米棒子,那玩意不好賣,還是種嘞黃棒子多點,白棒子也有”。與“棒子”有關的魯西南方言口語比較多些,本文隻重點介紹以下幾點。

農村方言口音的趣事(魯西南方言雜談-棒子)2

2021年4月拍攝

棒子粒。棒子粒可以打成爆米花,爆爆米花的方法,我見過兩種,一種是橢圓形的、空腹的、鑄鐵的“黑葫蘆”爆米花機,屬于老式的物件了。在加工時,是将棒子(大米、小米、高粱米也可以)粒放入“黑葫蘆”空腹内,蓋上蓋子,架在炭火上烤,邊烤邊轉機的, 使得棒子粒處在高溫高壓的狀态,待看到壓力表的針到預想的指示後,就将機子移開炭火爐,将機尾放入荊條編的圓桶裡,用套筒套住機尾開關的把子,腳一蹬、手一扳套筒,合力打開蓋子,“砰”的一聲巨響,機内的氣體迅速膨脹,壓強很快減小,使得棒子粒内外壓強差變大,導緻棒子粒内高壓水蒸氣也急劇膨脹,瞬時爆開棒子粒,就成了爆米花。這鍋米花算爆好了。

農村方言口音的趣事(魯西南方言雜談-棒子)3

2021年4月拍攝

還有一種是用家用普通的湯鍋,将一小碗黏棒子粒,倒入鍋内,添入幾湯匙白糖,小火加熱。鍋蓋是特制的,在鍋蓋上有一個轉動的把手,在鍋内棒子粒加熱的過程中,蓋上鍋蓋,用手轉動把手,帶動鍋蓋裡的小鐵棍轉動,不停地攪拌棒子粒,也就三五分鐘,一鍋爆米花就做好啦,可以裝在食品袋裡出售了。其他的有用機械動力帶動膨化機來做的爆米花,也有家裡用鍋自己炒爆的等這個“爆米花”機等等。

農村方言口音的趣事(魯西南方言雜談-棒子)4

2021年4月拍攝

棒子面。《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方言,玉米面”。在原來以粗糧為主的年代,這是人們的主食,現在成為人們改善口味的食品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在魯西南農村長大,當時吃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窩窩。和好棒子面,一般是左手沾點水,抓起一團棒子面面劑子,将右手中指、食指并攏,插入左手掌上的面劑子裡,兩指按住面,往掌面方向壓,兩手合力,使面團在掌内轉動,邊壓邊轉動,三五下,就把一個窩窩搋好了。這時候,柴火鍋裡的水也燒開了,預先都放好篦子、鋪好濕麻布了,就把搋好的窩窩一個個放到篦子上。若家有年邁人,牙口不好,就把紅蘿蔔鹹菜切成細條,放入小碗裡,條件好的,會在鹹菜小碗裡再磕個雞蛋,拌在鹹菜裡,将鹹菜小碗也和窩窩放一起,蓋上鍋蓋一塊蒸。

農村方言口音的趣事(魯西南方言雜談-棒子)5

2021年4月拍攝

還有一個常吃的是棒子面鍋餅。和好面,将一團面劑子拿到手裡,雙手掌合力将面劑子拍成餅狀,直接貼在已燒熱的大鍋鍋壁上,鍋底是熬白菜粉條,鍋壁是一圈鍋餅,蒸熟後,打開鍋蓋,也是滿屋裡都是飯香味。由于貼鍋壁那面受熱直接,會結一層年輕人和孩子們最愛吃的焦疙疤。吃的時候,就着香油拌的鹹菜條或者醬豆子鹹菜,吃起來也是一樣美味。不過,要是天天吃,就吃膩了。

農村方言口音的趣事(魯西南方言雜談-棒子)6

2021年4月拍攝

《漢語詞典》給出“棒子胡塗”的解釋是“拼音bàng zi hú tú,漢語詞語,釋義是玉米面粥”,“糊塗”、“糊塗”都是注明這是“網絡解釋”或“百度百科”的,請讀者注意的一點,這“胡塗”二字應是正确寫法,其他如“糊塗”、“糊塗”應該是不恰當的寫法。

農村方言口音的趣事(魯西南方言雜談-棒子)7

2021年4月拍攝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