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街邊的桑葚樹一顆顆飽滿多汁的桑葚挂滿枝頭,猶如一串串掩藏于枝葉間的瑪瑙,空氣裡也彌漫着陣陣的果香。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千年以前的《詩經》,描繪古人生活場景時,總出現桑樹的身影,采桑女們在諾大的桑林間,不緊不慢,笑意盈盈地采摘桑葉。忙碌了一天之後,攜手歸返。
陶淵明也寫過,“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傍晚的村舍飄起袅袅炊煙時,深巷裡傳來幾聲狗吠,桑葚樹之上,還有雞鳴聲啼叫。
古老的中國由農耕時代發展漸進,古代村落中,農與桑并提是很早就有的事。如果深入了解,古人以“桑梓”代表“故鄉”。所以桑并不是代表不好。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有的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也才有“反哺桑梓”這樣的成語,意思是報效家鄉,報效故鄉,為家鄉出力。
因桑樹特殊的生長環境,使桑葚具有天然生長、無任何污染的特點,所以桑葚又被稱為“民間聖果”。
未成熟時顔色為綠色,逐漸成長顔色變為白色、紅色,成熟後的桑葚顔色為紫紅色或紫黑色,味道酸甜。《本草新編》有相關介紹:“紫者為第一,紅者次之,青則不可用。”
桑葚代表美好的男女愛情,《詩經·衛風·氓》中有雲“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鸠兮,無食桑葚!”,古代傳說中,青年男女多在桑林中相聚,如今的客家山歌中,還有這樣的句子,“哥在河邊采桑葚, 隔河阿妹笑吟吟,丢塊石頭試深淺, 唱首山歌試妹心”,愛情中總是充滿遺憾與無常,而那些遺憾和無常也會随着時間的流逝化作柔軟的血液,像桑葚的果漿一樣,長留心上。莫言在小說裡,也借用了桑葚,來暗示男女之情。
《本草綱目》有雲:“桑葚又名文武實,單食,止消渴。利五髒關節,通血氣。久服不饑,安魂鎮神,令人聰明,變白不老。多收曝幹為末,蜜丸日服。搗汁飲,解中酒毒。釀酒服,利水氣消腫。”将桑葚制成蜜丸、桑葚汁、桑葚酒,古人研究出這麼多桑葚吃法,一定要試試!
吃桑葚讓我們的手和嘴變得黑黑的,不要害怕,你沒有中毒。桑葚果實顔色來源于花青素,它是水溶性的,遇到水會溶解,所以會有掉色的現象發生。另外食物的完整程度也會決定其是否掉色,如果你不小心吃到了破損的桑葚,掉色就更嚴重了。
四五月正是桑葚成熟的時候,初夏的暖風吹拂,新生的桑葉翠綠欲滴,随風搖擺,桑葉下是那三五成群的桑葚,在風中微微顫動,甚是誘人。顆顆粒粒,形态雖小,竟凝聚了不可磨滅的曆史記憶于其中,讓人們慎終追遠。品味時間流逝把你我化作柔軟的故事,追思農桑過程中的那些鮮活往事……
SELECTED
圖源|小版管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