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專賣店都有哪些?對于一線消費者來說,ZARA的性價比和品牌力都不算高對于三、四線城市消費者來說,ZARA的又遠不如淘寶品牌低價在消費升級和消費下沉同時運行的雙重時代,它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zara專賣店都有哪些?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zara專賣店都有哪些
對于一線消費者來說,ZARA的性價比和品牌力都不算高。對于三、四線城市消費者來說,ZARA的又遠不如淘寶品牌低價。在消費升級和消費下沉同時運行的雙重時代,它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文 | 佟宇軒
編輯 | 金匝
運營 | 小小
1
離開北京王府井一年後,ZARA又殺了回來。
周末傍晚,王府井人來人往,ZARA的旗艦店,就開在整條街最黃金的地段,距離王府井百貨不到一百米——開在百貨商店的旁邊,這是ZARA一貫的策略。之前關閉的那家,也開在不遠處的王府井新東安廣場。
對于ZARA來說,門店就是它絕佳的廣告牌,不管是位置還是設計,都要足夠吸睛。這家新店超過3500平方米,有四層樓高,橙色的燈光穿過玻璃櫥窗,在王府井品牌林立的街道上,也顯得十分惹眼。
走進店内,一層的空間至少有六十位消費者在選購,香水味混雜在空氣中,收銀台前排起了十多人的長隊。店裡以年輕女性和年輕情侶為主,這是快時尚消費者的典型畫像——騰訊數據研究室的《服裝消費人群洞察白皮書》曾總結過,她(他)們是生活在一、二線城市、愛美、愛社交,30歲以下的職場男女。
1975年就創立的西班牙品牌ZARA,是中國這部分職場男女心中最有辨識度的服裝品牌之一,也曾經一度是許多中國女性觸摸和追趕潮流的風向标,它意味着最新潮的款式,以及夠得上的價格。最多的時候,中國出現了180多家ZARA門店,它還有個引以為傲的數據:顧客平均一年去ZARA店鋪17次,而去其他品牌門店隻有4次,對于ZARA來說,這是巨大的優勢。
但一年前,不論是運作模式還是賺錢能力,在快時尚界作為教科書般存在的ZARA,也被快時尚潮的消退沖擊了。
2019年,ZARA連續關閉了兩家位于北京核心商圈的門店,一是東直門來福士店,另一個就是此前王府井新東安的門店,這個信号成為整個快時尚産業亮起的紅燈。
在這之前的2018年8月,英國快時尚品牌Topshop退出了中國場;11 月,另一品牌New Look也計劃關閉在中國的120多家門店;2019年,風靡一時的美國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也敗走中國市場。
作為快時尚領頭羊的ZARA,銷售額也在持續放緩。根據ZARA母公司 Inditex 的财報,2018财年,ZARA的淨利潤增長創五年來新低。疫情過後,Inditex在2020财年的數據更是慘淡,淨虧損1.95億歐元。
這樣的狀況下,Inditex也計劃于2021年關閉旗下品牌ZARA、Massimo Dutti和 Pull & Bear 的小型門店,預計關閉共1200家,占集團門店總數的16%。而那些面積較大、業績更好的門店将被保留。與此同時,Inditex準備開出450家新店,王府井的這家旗艦店就是其中之一。
和ZARA大規模關店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優衣庫在中國的大舉開店。數據顯示,到今年8月,優衣庫中國門店的數量,第一次超過了它在日本直營店的數量,達到了767家。這和5年前相比,數量已經翻倍。而未來,它的目标是再開3000家店。
同為快時尚品牌,為什麼優衣庫在大規模開店時,ZARA卻在不停關店呢?
▲ 大門緊閉的ZARA門店。圖 / 視覺中國
2
在我們談論快時尚品牌的時候,ZARA和優衣庫總被相提并論,這兩個品牌的确也有很多共性。
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都瞄準了低價。早期的優衣庫就注意到,日本的店裡,會很多顧客會毫不猶豫地買下1900日元(約122元人民币)的商品,因此就把1900日元定位自己的價格點。而ZARA的初衷,是把原本隻有歐洲貴族才能買得起的時尚服裝,以一半的價格賣給普通消費者。
更為重要的是,ZARA和優衣庫都颠覆了此前服裝公司的銷售方式。原本服裝公司采取的銷售方式是漫長低效的,先由設計師設計出一款産品,委托廠商生産,再批發給商鋪,最終抵達消費者,層層流通,銷售一款新品,從最開始到結束,可能需要6個月的時間。
但ZARA和優衣庫采取的,是美國服裝巨頭GAP公司開啟的一種銷售模式,品牌會全程參與商品設計、生産、物流、銷售等環節,打通了上下遊的産業鍊。花兩個月的時間首次策劃商品的備料和生産後,門店收集消費者的喜好,及時反饋市場情況,将信息傳遞給總部設計人員,再由總部進行決策,傳送到生産線,修改商品樣式,追加訂單的時間隻有不到三周。
包攬商品設計、銷售、資金運作全部環節,這種模式幫助優衣庫成為日本最大的成衣連鎖店,也讓ZARA所屬的Inditex集團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成衣企業。
但兩個企業也有着諸多不同。門店一度是ZARA的護城河,它願意花費的更多的錢在門店,而不是在廣告。少有人知道,ZARA有一個和其它服裝品牌很大的區别是——很少打廣告。一般服裝企業的廣告,會占到銷售額的3%-5%,而ZARA可能隻有這些企業的十分之一:0.3%。
這和ZARA創始人Amancio Ortega的策略有很大關系。Ortega曾長時間處于福布斯富豪榜前十位,但他極少接受媒體的采訪,直到公司上市時,他的照片才迫不得已首次公開。他不喜歡做廣告,“廣告利益的受益者是企業而不是顧客,所以我們決定把投資廣告的資金用在提高商品質量和降低商品價格上。”
沒有廣告,ZARA會在門店的開設數量、位置和設計上更下功夫,以此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這也是它關閉小店,集中力量開大店的原因。王府井這家新開的ZARA店也不例外,“我們将在中國開設新的ZARA北京王府井旗艦店,不僅是亞洲最大的ZARA門店,也是全球技術最先進的門店。”Inditex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 ZARA全新概念亞洲旗艦店,北京王府井大街。圖 / 微博@ZARA
優衣庫新店選址的邏輯不太一樣,在最早期,它通常是尋找那些主幹道旁邊的小路,一些有缺陷的地塊,這樣租金就會很便宜。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回憶過,優衣庫在日本靜岡縣開的一家店,就是位于幹線道路旁邊的橫馬路上,當時周圍還有農田。“我當初也有些遲疑,開在這個地方真的能行嗎?想不到,這家店的生意還挺好。”
在門店展示上,如果說ZARA的門店是一個氛圍尚好的時尚櫥窗,優衣庫更像一個搭配零件市場。ZARA會在門店擺放整套的搭配,在黑、白等顔色的基礎上搭配當季的流行色,以此來向消費者傳遞這一季的潮流趨勢。優衣庫的門店更質樸,親切得像自家的衣櫃,商品也會按照類别擺放,多為基本款,進入優衣庫,就像是進入一家超級市場,挑選自己所需要的單品就好了。
“我幾乎每年秋天都會去優衣庫買秋衣、秋褲,成了一種習慣。”“當我需要一條常規的裙子,我就會去優衣庫買。”“經常會看到有人問up主穿搭,隻要回答是優衣庫打底,我就能很快找到up主說的那一件。”優衣庫的商品給消費者提供了穩定的預期,當他們需要特定産品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便是優衣庫。
相比之下,大部分消費者會提到“喜歡逛ZARA”,如果看到眼前一亮的單品就會購買,想要追逐某個轉瞬即逝的潮流也會購買。但與主賣基礎款“鐵飯碗”的優衣庫相比,ZARA的收入就沒那麼穩定了。
3
ZARA正在計劃向線上投入更多。它的母公司Inditex說過,希望在2022年把線上銷售的占比拉到25%(2019年是14%)。
在線上購物和社交媒體時代,一貫高冷的ZARA,其實已經吃了不少虧。“我覺得ZARA的線上平台沒有優衣庫那麼靠近中國市場。”一位消費者這樣評價。點開二者的天貓店鋪,ZARA商品的視頻一如櫥櫃的風格,黑色、白色,歐洲面孔的模特,抽象的表達。而來自日本的品牌優衣庫,則是紅底、黃字的配色,“天貓雙11”的火熱,像報紙時代花花綠綠的促銷廣告。
優衣庫更偏愛聯名。和KAWS聯名的時候,社交媒體上流傳着一張圖,店鋪門剛剛拉起,成群的人俯身鑽了進來,準備搶聯名款。“優衣庫聯名款遭哄搶”直接沖上微博熱搜第二位。LINE FRIENDS、小黃人、機動戰士高達、漫威等也出現在優衣庫的T恤上,讓優衣庫再次獲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 顧客在搶購優衣庫 x KAWS合作款。圖 / 視覺中國
然而,此類的活動卻少見ZARA的身影。“ZARA總是想打造一種中産的感覺,品牌調性靠近歐美品牌,顯示出高級感。”一位消費者這樣評價ZARA給自己留下的印象,“但是我買過一次,面料真的很不舒服。”
面料也是許多消費者青睐優衣庫的原因。在騰訊數據實驗室對于快時尚消費群體的調研中,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因素,排在首位的是就是面料舒适度高,随後是性價比高、百搭。這和優衣庫的定位不謀而合。相比之下,ZARA占據優勢的“符合潮流趨勢”,隻排在影響因素的第四位。
1998年,位于東京原宿的優衣庫擺上了一款搖粒絨熱材質的衣服。剛一上架,就火遍整個日本。這讓零售業出身的新品牌優衣庫一鳴驚人,也嘗到了面料帶來的甜頭。優衣庫的創始人柳井正也特别關注面料。他說,“纖維技術在未來将帶來颠覆性變革。”優衣庫在面料的使用和研發上不斷創新,而“面料優質”也符合大衆對于優衣庫的認知。
根據36氪的分析:近年來,優衣庫也緻力于向高品質服裝品牌方向轉型,擺脫隻關注于時尚潮流的快時尚品牌形象,緻力于專注設計生産高質量的衣服,注重産品使用的“可持續性”,試圖與H&M、ZARA等快時尚品牌劃清界限。
更重要的是時代趨勢的變化。
《如此不同 如此成功:優衣庫 VS ZARA》的作者齋藤孝浩曾總結過:當社會經濟成熟時,人們的收入會出現兩極分化。消費上也是如此,追求高品質的中産階層及其以上的人群,和追求低價格的人群,這樣的兩極分化也會更嚴重。這是歐美國家曾經出現過的現象,現在在中國的市場上,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
根據中國服裝報的統計,2019 年中國服裝消費市場,一線城市消費者關注高性價比和高品牌力,三線及以下城市服裝網購用戶快速增長。對于一線消費者來說,ZARA的性價比和品牌力都不算高。對于三、四線城市消費者來說,ZARA又遠不如淘寶品牌低價。因此,有分析師認為:對于ZARA等快時尚品牌來說,一二線城市的線上渠道基本布局完畢,但三四線的下沉市場又不符合公司大店開店模型,他們既無法迎合中産對于品質和時尚的需求,也無法放低姿态打入所謂的“下沉市場”,于是陷入了一種尴尬的境地。
對于快時尚品牌來說,他們未來的主要消費者Z世代(95後)對産品有着怎樣的期待呢?普華永道曾發布過《2020年全球消費者洞察調研》的中國報告,報告顯示,Z時代是理性的消費者,除了價格,款式、便利性和功能性,也是他們所關注的。
除此之外,“Z時代也更加具有社會意識,他們期望他們光顧的品牌具有一定的商業道德标準,比如可持續性、動物福利、數據隐私及他們關心的其他主題。”
從這個層面來說,陷入過抄襲傳聞、已經被打上“穿幾次就扔”烙印的ZARA,恐怕更是前路崎岖。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号(ID:meir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