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作為現代最常用的長途交通工具之一,是很多人出差的首選,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坐一趟火車至少也要兩三天。然而長時間坐火車,難免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上廁所。火車上人來人往,廁所每天要接待的人可不少,那麼,火車上的排洩物最終到哪兒去了呢?
沒廁所的火車
這還得從火車的發展史說起。
1804年,伴随着蒸汽器的出現與改進,第一台蒸汽機車被制造了出來,并且在1807年,在英國威爾士正式投入使用。然而早期的蒸汽機車根本就沒有考慮過人們上廁所的問題,要知道那個時候,可是連抽水馬桶都還沒有發明呢,火車上壓根也就沒有設置廁所。所以乘客要麼等到站了再解決,要麼直接把排洩物排放到車外!因此鐵軌周圍散落着很多糞便,也令鐵路工人頭疼不已。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糞便居然為很多農作物提供了很好的肥料,據說有不少鐵軌的周圍,竟然長出了番茄。
類似的事也發生在日本,1872年末,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首次将鐵道引入國内。由于客車内沒有設置廁所,當時從新橋到橫濱就算不停靠也需要開53分鐘,結果開業僅半年後,就有一位男性乘客因為實在憋不住了,從列車的車窗往外尿尿,這對于“向來愛幹淨”的大和民族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當即罰了他10日元作為懲罰。
然而光罰款卻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直到1881年還有新聞記載,有個人脫了褲子,光着屁股從列車窗戶向外排便,被處以5日元的罰款。到了1889年,出大事了。宮内省的政府高官肥田濱五郎中途下車在藤枝站上廁所,但是因為這位的腸胃不太好,那邊火車都要出發了,這位褲子還沒提上呢!這上不去車多耽誤事啊,于是乎,肥田濱五郎拎着褲子就去追火車,想來一個飛身一躍竄上正在行駛的火車。然而他畢竟不是鐵道遊擊隊隊員,火車沒上去,他倒是一頭磕在鐵路牙子上磕死了,成為了曆史上死因最奇葩的幾個人之一。不過,也是由于他的死,使得民衆要求在火車上設置衛生間的呼聲越來越高。
有了廁所也排到鐵軌上?
其實在之前的1861年,英國有一個叫托馬斯·克萊帕的水管工人,平時就是跟下水道打交道,他結合自身工作,發明了一套先進的節能沖水系統,第一次讓抽水馬桶這項設施有了用武之地。不僅能在家居裝修中加入這一系統,就連當時最時尚的交通工具蒸汽機車也可以使用,火車上從此有了正經像樣的廁所。馬桶和火車,這兩項人類最偉大的發明第一次有了交集。
然而早期的火車雖然裝上了馬桶,可是卻無法使用和地面一樣的排水系統,而且當時車上也沒有任何構造可以方便儲存糞便的,所以還得用最原始的方法,排到鐵軌上。這一情況直到我國早期的綠皮火車時都沒有得到特别有效的解決,據有關部門統計,曾經全國每天約有3000噸糞尿污水從火車上灑向鐵路,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而且這種廁所直排型的火車,一到快進站的時候,乘務員就攔着你不讓再去廁所了。這是因為當停車時,沒有了氣流壓力,廁所的排洩物就不能分解,如果繼續使用廁所,很可能造成“堆積如山”的恐怖場面,這麼臭氣熏天的火車誰還敢坐啊!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冬天坐火車上廁所,總感覺腳下陣陣陰風。而當時的排洩物都是直接排放到碎石道床下面的,通過風化和自然細菌分解,這也就是為什麼早期鐵路周圍總是要鋪設碎石的原因。然而清理各種直排型垃圾、排洩物,卻花費了巡道工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本來每天就要走将近21公裡的路,還要忍受沿路鐵軌的臭氣熏天,這工作壓力得多大啊!
這種直排型做法既惡心又污染環境,慢慢地就被新技術所淘汰。2014年,作為蒸汽機車的發源地,英國就出台了禁止将火車廁所排洩物直接排放到鐵軌上的法規。強制要求所有的火車上的馬桶都裝上儲便箱,到站後再統一處理,目的就是為了強行終止直排式這種“極端惡心”而又簡單粗暴的排洩物處理方式。不過,由于英國仍有許多老式機車仍在運營,車軌之間的距離不夠,沒有辦法安裝儲便箱,所以推廣工作也是進展緩慢。
火車軌道總算不髒了
而儲便箱的出現,還要多虧了真空馬桶的發明,這種馬桶可以利用壓力将污水抽取到火車下方的儲存槽中進行儲存,等到火車進站之後直接在外部接上管線,就可以利用真空的壓力将排洩物吸入到火車站的污水槽中,然後再統一抽取調度到污水處理廠做統一處理,既環保又衛生。
真空馬桶的設計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馬桶的出水口管線後方接入一個真空泵,當我們按下沖水按鈕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壓力差把排洩物吸下去。與傳統馬桶不同的是,傳統馬桶一般利用強大的水壓把排洩物沖走的,然而真空式馬桶則是利用強大的吸力把排洩物給吸下去。所以不需要太多的水量,儲存也不需要太大的空間。一經發明,就在各大交通工具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今無論是火車還是飛機廁所内所安裝的馬桶,多數都是真空馬桶。
那麼火車上真有那麼多地方儲存我們的便便麼?因為真空式馬桶主要利用吸力來沖走便便,所以不需要很多的水,這就使得火車上可以騰出更大的空間來存放排洩物。況且現在列車的每個車廂内都有滿水位的探測器,當滿水時系統就會自動切斷,廁所也就無法再繼續使用了。
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進步,目前還誕生了一種粉碎式的火車馬桶,裡面使用了含有消毒劑和除臭劑的清洗水,當糞便進入後,就被内置的攪拌機攪拌粉碎,隻将一些消臭之後的水分排進儲便器。這樣一來,儲便器的容量可以做得更小。但這樣的馬桶有個問題就是,一旦馬桶内混入了糞便以外的異物,難以攪拌粉碎,攪拌機就會發生故障,同時消毒液的刺激氣味也會給如廁者帶來一定的困擾。
對于長途列車中的廁所而言,水的大量使用仍然是個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内做到水資源的最大利用呢?其中首選的做法就是“循環利用”。所謂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是預先在清洗廁所的水中混入除臭劑和消毒液,當用戶上完廁所後,内置的過濾器會将清洗水和污物進行分離,分别流入污物罐和清洗水箱兩個通路内,這樣得到清洗水箱裡的清洗水就可以進行二次利用。如此循環可以節省大量的用水,但其缺點是結構有些複雜,且還需要專門的地面設備來提取污物。
2008年,随着生物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人們首次嘗試将生物廁所引入火車車廂。生物廁所的原理是将專門的細菌混入進分解槽内,在其中與排洩的污物進行攪拌之後進行分解處理,可以把排洩物充分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實這項研究之前就展開過研究,最大的缺點就是細菌在低溫環境下很難存活,因此一到冬天,排洩物的處理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而最新的研究,采用了低溫強酸性菌,使得低溫作業也成為了可能。以前從罐中提取污物并進行處理都需要很高的費用,而采用生物廁所,通過細菌的分解處理、攪拌,人們隻需要支付細菌培養、攪拌和加熱器的費用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2009年,生物廁所也正式投入試運營階段,并正在全球範圍内慢慢地進行着大力的推廣。
除了排洩物之外,生活垃圾處理也是火車上經常遇到的問題。回想每次春運期間,一車廂的狼藉,随手亂丢的食品袋堆積如山,令人暗暗搖頭。不僅是國内,在鄰國日本,也同樣受到了火車垃圾的困擾,據統計,僅2020年一年,日本全國的車站和列車上排放的垃圾就有0.8萬噸。
如何解決這些垃圾,除了加強教育之外,日本人想出的辦法是設置分類垃圾回收箱,像空瓶子,塑料瓶這樣的資源垃圾都要求乘客放入可回收垃圾中。他們不僅在車站内設置了垃圾分類回收,就是在列車上也裝有了一樣的設施。方便乘客随時随地處理垃圾,這一措施使得列車垃圾回收率由2013年的97.9%提高到了現在的99.5%。我國高鐵上雖然沒有出現髒亂現象,但是在垃圾分類和回收上仍然有進步的空間。
吃喝拉撒本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是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逃避的問題,但相信随着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安全出行,衛生如廁的問題将會在火車這個深受我國民衆喜愛的交通工具上得到根本性的解決。而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注意我們的素質,不在列車上亂丢雜物,垃圾,注意個人衛生。畢竟文明你我他,良好的乘車環境還是要靠大家每一個人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