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好天氣,花有芳香撲鼻,月也有明亮圓滿,恰逢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來之際,尚堯祝大家節日快樂,阖家團圓,幸福美滿!
中秋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關于中秋,除了知道是節日外,趕緊看看尚堯給你列出的這些和中秋有關的事情,你有哪些是不知道的吧!
3種起源說,11個俗稱别名
在給大家聊中秋節起源之前,尚堯先說一個小知識,中秋節共有11個俗稱!是的,你沒看錯,中秋節除了“中秋節”這個名字,還被稱作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剛好11個!
中秋節時間在農曆八月十五,因為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中秋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經成為和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據《禮記》上記載,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經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效仿,逐步傳到民間。
二說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産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瓜果蔬菜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便以“中秋”這一天作為節日。
三說來自于曆史學家的研究,有曆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朝末年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唐軍的斐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饷,成功的解決了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産生的軍糧問題。
在500年内出現10多種慶祝活動
北宋時,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并且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節令食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争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昏戲;夜市骈阗,至于通曉。”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明清時的中秋節已經與春節齊名,成為中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同時在這500多年中還推出“燒鬥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10多種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秋有5個神話傳說
“嫦娥奔月”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了,那其他四個與中秋節有關的神話故事,不知道你曉得幾個?
除了嫦娥,首當其沖的當然要數“吳剛折桂”了。相傳月宮裡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仙人罰他到月宮裡,每天砍伐月宮前的桂樹。這桂樹生長茂盛,有五百多丈高,每次吳剛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關于吳剛,民間還有許多其他版本的傳說,尚堯就不一一來說了。
“玉兔搗藥”也是有關中秋節的一個神話傳說。相傳嫦娥身邊有隻玉兔,嫦娥身體變輕,飛升成仙時,這惶恐中抱起了她一直喂養的白兔,從此白兔便和嫦娥一起生活在月亮上。玉兔這月宮中有一隻搗藥杵,夜晚時玉兔會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故事傳到日本後,故事中的靈藥被替換成了年糕。跟吳剛一樣,關于玉兔的來源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霓裳羽衣”是和唐玄宗有關的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也與中秋節有關。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和道士鴻都在中秋的時候望月,突然玄宗興起了遊月宮的想法,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月宮門前守衛森嚴,三人無法進入,隻能在外面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後來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月餅起義”則是和朱元璋有關的一個故事,相傳元代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也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很困難。軍師劉伯溫想出了一計,命令下屬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
在這個中秋佳節,尚堯特此分享一些有關中秋的小知識、小故事,希望大家都能過一個快樂的中秋!小長假已然來臨,待在家裡多無聊,不如和家人來尚堯酒店的采摘園放松放松心情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