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經濟從弱到強的過程。在這股時代洪流中,中國各行各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誕生了諸多在世界範圍内有了話語權的實體企業。在關系重要民生的中國乳業,蒙牛,從一隻名不見經轉的内蒙“牛”到享譽國際的世界“牛”,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經過19年的發展,從中國内蒙古一個53平米的出租屋起步,到如今跻身世界乳企十強,在
蒙牛集團CEO盧敏放看來,蒙牛今天的成績,是借助改革開放的紅利,通過自己不斷的創新和市場的拓展取得的。
從呼和浩特一間53平方米的出租屋起步,蒙牛的成長與改革緊密相連
40年前的冬天,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18位村民在土地大包幹的契約書上按下手印,這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引發了蝴蝶效應,成為整個改革開放的标志性事件。19年前,牛根生帶領着幾個人在呼和浩特租下一間53平米的民房打出“蒙牛”的招牌,旁人或許也難以想象,這将是一個全球排名前十的乳業巨頭的起點。
蒙牛的發展可以說是中國乳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一個縮影。而梳理其發展之路不難發現,蒙牛的一步步崛起正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屢見成效,政策紅利引領企業高速、高質量發展下進行的。可以說,蒙牛的成長曆程與國家的發展是緊密相連的。
1999年,蒙牛和林一期工廠動工
蒙牛和林六期總部基地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的生活水平飛速提高,同時也對生活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近年來大熱的新詞“消費升級”,盧敏放認為這種趨勢在食品行業早就已經被清楚地看到了。
消費升級,實際上就是在基礎需求被滿足了以後,消費者希望産品升級,以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以乳品行業為例,所謂的基礎需求就是有奶喝,“也就是每天早晨起來喝上一杯奶,提供你的蛋白質,提供你足夠的營養。”在這個基礎需求被滿足之後,消費者還有對營養的需求,對健康的需求,對享樂的需求。
蒙牛推出特侖蘇牛奶,正是基于消費者對營養和健康的需求。在十年前,中國平均的牛奶蛋白質含量在2.8-2.9克/100克,而蒙牛的特侖蘇能将這個數字提升到3.3,大大超過行業标準,成為優質奶的但名詞。在酸奶方面,蒙牛也推出了第一個有保健功能的酸奶冠益乳。
2005年,特侖蘇橫空出世: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
在享樂這個層次,蒙牛推出了在全球範圍内都屬于非常創新的冰淇淋産品,以及特别享受型的酸奶,這種産品正是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所推出的。
消費升級的另一面,是對企業的研發和生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研發上,蒙牛一直堅持走走自主研發加國際化合作的道路,大幅增加研發投入。目前,蒙牛在美國建了一個研發基地,在歐洲建了一個研發實驗室,在新西蘭與一所大學進行合作研發。“我們要走國際化道路,把國際上最先進的這些技術運用到中國來,而且在我們這裡再進行叠代創新。”盧敏放認為,隻有這樣,才能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與研發同步進行提升的,是企業的生産環節。蒙牛在這些年來,一直在緻力于生産環節的升級,積極引進行業領先的生産設備。
上個月,有一家全球領先的食品生産設備企業的CEO來中國與蒙牛洽談。他頗有感慨地說,時代變了,20年前他們帶着好多中國跟亞洲的客戶去歐洲看最先進的生産設備,去美國看最先進的設備。他說最近這一兩年,他們是帶着其他地方的客戶來到中國看最先進的設備。他們在全球地第一台原型機,就在蒙牛的工廠。其他的客戶要去看這台設備,必須到蒙牛來看。全世界最先進的生産設備,現在的第一應用國家是中國,而已經不是在歐洲和美國了。
改革開放40年來,這是一個反轉。它雖然看起來隻存在于乳品行業這麼一個小圈子裡,卻是這40年來,我們身邊時刻發生的千千萬萬個“反轉”的縮影。
産品升級要求技術創新,整個企業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
1988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著名論斷被提出,借助科技的力量,整個中國開始了全面的騰飛之路。
對蒙牛而言,科技同樣是第一生産力。消費升級反逼了産品升級,而産品升級的關鍵是技術創新。這個技術創新,近十年來最重要的就是從源頭到供應端所進行的數字化轉型。
從養殖的牧場開始,我們就要知道這個奶是從哪兒來的,喂的是什麼飼料。到我們進場生産的時候,就要掌控整個生産的過程。”蒙牛推動智能化工廠建設,如今整個質量控制的環節全部都實現了數字化,并且跟西門子和其他國外企業合作,建立了LIMS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将蒙牛在全中國将近33個生産基地所有的檢測設備全部連上互聯網。所有的檢測數據跟檢測和整個的過程都可以在蒙牛中心實時監控,每天産生的幾十萬條數據,在中央控制室的大屏上就能看到。整個過程無法用人工去幹預,保證了監控的真實有效。
除此之外,在運輸環節,蒙牛在大力推動智能物流;在銷售環節,則用“智網系統”來跟整個物流生産進行全方位的數字連接。通過數字化轉型,蒙牛可以做到所有産品可以追溯源頭,更有效率地提升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下,對于所有乳品企業而言,電商渠道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甚至超越傳統渠道的存在。作為一家傳統企業,整個公司必然要面臨着新一波的轉型。在轉型過程中,蒙牛第一考慮的問題不是怎麼來轉變自身商業模式,而是整個組織怎麼轉型,怎麼來打造一個更敏捷的組織,來适應外界的變化,消費的變化,新零售的變化。在對接新零售門店的過程中,銷售端對蒙牛要求就是T 1——就是從産品出廠的那一天開始,隻有一天的時間上貨架。這就要求整個公司,從銷售端到供應鍊到生産是一體化的。科技的發展,反過來也要求公司組織結構和運作模式的轉變,這是一種新的挑戰。
蒙牛的“世界牛”宏願,與“一帶一路”保持契合
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标志之一,引進外資,走向世界,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國門打開之後,中國人民不僅迎來了讓經濟飛速發展的國際資本,更得到了走出去看世界的機會。
而蒙牛正是改革開放“走出去”的典型企業之一。對蒙牛而言,做好中國市場隻是第一步,而成為國際化的乳業品牌則是從其誕生之初就設立的目标。在蒙牛創始的第一天,創始人牛根生就提出了内蒙牛、中國牛、世界牛的大目标。如今回首往昔,實際上蒙牛已經完成了内蒙牛和中國牛,正在向世界邁進。
蒙牛希望成為一家真正有中國活力的國際化公司,能夠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老百姓提供優質健康食品,能夠代表中國的乳業和中國的食品行業,在世界的食品行業占據重要地位。
為了實現這個全球化的偉大宏圖,蒙牛如今必須抓住的機遇是“一帶一路”的發展倡議。中國如今即将達到人均1萬美金的GDP水準,從曆史上看,這也是所有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跨過的一個重要門檻,許多偉大的全球企業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誕生的。
“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所進行的全球化努力,對蒙牛而言,如何做好全球化的布局,跟今天中國的“一帶一路”天然契合。
蒙牛已經在印尼建立了第一座海外的自主工廠,它在印尼生産,服務印尼市場。衆所周知,東南亞是“一帶一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恰恰又是蒙牛在走向全球化的第一步。從印尼開始,蒙牛産品銷售到新加坡、緬甸、香港、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将來我們可能還要去非洲,可能還要去南美,可能還要去歐洲跟美國,這個将是我們在整個全球化過程當中一個不同的步驟。”“一帶一路”給蒙牛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在海外市場業能看到很多中國企業,比如去印尼就遇到了類似阿裡、京東這些企業。一到了那裡以後,大家的合作就非常快。
“一帶一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要把中國的文化輸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實際上也承擔了這樣的曆史使命。通過高品質的牛奶、酸奶和健康食品,讓印尼消費者感受到蒙牛的産品實力和科技實力,不僅對蒙牛本身有品牌加分的印象,更對“中國制造”和整個中國形象有着極大的加分項。特别是在食品行業,由于關系到消費者的切身健康問題,它對國家形象的影響更為明顯。
“如果外國的老百姓相信我們中國品牌的食品,我相信對我們整個中國的國家形象都會是一個非常大的提升。”盧敏放表示。
若時光倒回1978,還想說一句“天生要強”
蒙牛在今年的俄羅斯世界杯期間,請來梅西代言,發布了一句廣告語,叫做:“我不是天生強大,但是我天生要強。”回顧改革開放40年和蒙牛自身的成長曆程,其實可以發現,這句話也是對改革、對蒙牛自身成長的精确概括。
蒙牛成為2018 FIFA世界杯全球官方贊助商
從“一窮二白”走到今天,所有中國人在感受到國家日漸富強的同時,也不會忘記當年捉襟見肘的困難。沒有基礎、沒有資本、沒有技術,真正的白手起家,憑的就是“要強”的精神,憑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心中遠大目标的堅定。當我們第一天看到國門打開的時候,我們心裡夠有這種願望,希望改變,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對蒙牛來說,即使時光倒回1978,想說的話或許還是那一句“天生要強”。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取得了偉大的成績,創造了中國奇迹。但中國并未停下發展的腳步,回顧曆史,聚焦當代,展望未來,中國迎來更加輝宏的新時代。蒙牛也如是,憑着“天生要強”的信念,迎接更好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