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日本導演講武漢故事
日本導演講武漢故事
更新时间:2024-12-01 05:09:12

2020年,武漢成為全世界紀錄片創作者的聚焦之地。在難以計數的作品裡,日本導演竹内亮的《好久不見,武漢》脫穎而出成為爆款,并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贊。

日本導演講武漢故事(日本導演拍武漢的故事又火了)1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的宣傳海報。受訪者供圖,圖片來源:新華社

7年前,竹内亮偕妻兒從日本移居南京,以獨特的形式創作“非典型紀錄片”。5年來,他幾乎走遍中國,堅持每周一更,拍攝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以及住在日本的中國人,記錄千姿百态的中國以及百種不設限的人生。

2020年11月,日本導演竹内亮再次來到武漢,在街頭随機采訪50多位武漢人,讓大家聊一聊在2020年的得到與失去。不久前,這部短片在海外播出,觀衆感慨“深刻感到中國人的堅強”,驚歎“這個城市其實已經恢複正常了,真讓人吃驚”。這部短片的加長版《聽武漢說》2020年12月29日在國内網絡上播出。短短半天時間,播放量已超過30萬次。

日本導演講武漢故事(日本導演拍武漢的故事又火了)2

繼2020年6月份執導《好久不見,武漢》成為爆款後,竹内亮此次又将鏡頭對準武漢。他說:“武漢,我會一直拍下去。我要把真實的武漢傳遞給世界。”

一位日本導演為何要長居南京、記錄中國?看起來不經意、很随意的紀錄片為何能感動萬千網友?長江日報記者近日專訪了竹内亮,尋找他“住在這裡的理由”。

日本導演講武漢故事(日本導演拍武漢的故事又火了)3

2020年6月1日,居住在南京的竹内亮乘坐高鐵來到武漢,準備開始拍攝疫後武漢的紀錄片。受訪者供圖,圖片來源:新華社

“非典型日本人”在中國創業

2020年11月底,在武漢街頭采訪時,竹内亮常聽人說:“我認識你,拍武漢的那個日本導演。”一番交流後,不少人又會對他說:“你不像日本人啊。”

日本導演講武漢故事(日本導演拍武漢的故事又火了)4

2020年11月30日,竹内亮(左)在漢口黎黃陂路采訪武漢市民。記者許魏巍攝

1978年10月23日,竹内亮出生于日本千葉縣。同一天,《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生效。冥冥中的緣分在20多年後有了回響。2002年,他第一次來到中國,拍攝紀錄片《麻将的起源》。2006年,他與留學日本的南京姑娘趙萍結婚,更多了一分對中國的好奇。2010年,他執導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從長江源頭一路拍到上海。路上常有人問:“高倉健還好嗎?山口百惠還好嗎?”這讓他很驚訝,山口百惠早在1980年隐退,可中國觀衆還在記挂她,對日本的焦點仍停留在她身上。

竹内亮想搬到中國來住,把當下的日本介紹給中國,也把當下的中國介紹給日本。他在日本有房子、車子,有穩定的工作,并且拿到了日本電視紀錄片最高獎。他的這一動念不僅旁人不理解,就連妻子趙萍都覺得詫異。竹内亮反複遊說了兩年,一家人終于在2013年舉家移居南京,創辦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來到中國後,一切從頭開始。竹内亮此前幾乎不會漢語,婚禮上都有翻譯在旁。他“泡”在中國電視劇裡學,《虎媽貓爸》之類的家庭劇看了不少。如今,他每天至少刷10次微博,“打工人”之類的網絡熱詞脫口而出,唯一能難倒他的隻有成語。夫妻倆鬥嘴時,甚至會出現中國妻子說日語、日本丈夫飙漢語的奇妙場面。

創業是艱難的。剛到中國時,竹内亮和妻子能拍的仍是與日本電視台合作的項目。小半年時間裡,所謂的攝制組就是夫妻二人,趙萍當公司老闆、制片人、配音者,竹内亮是導演、剪輯師。等他們有能力招聘員工時,“幾乎不挑,人家願意來就不錯了”。

2015年11月,系列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上線,以住在中國的日本人以及住在日本的中國人為主角。該系列紀錄片至今拍攝230多集,僅在哔哩哔哩網站上的播放量就超過5000萬次。但直到去年,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才開始盈利。竹内亮驕傲地宣布:“今年的收入挺高的,雖然《好久不見,武漢》一分錢沒賺,但出名後好多公司找我們合作,有收入的,很多。所以,我們可以撐下去,還可以拍很多更新的片子。”在他最近的招聘中,“外語流利、有工作經驗”成了必備條件。

日本導演講武漢故事(日本導演拍武漢的故事又火了)5

竹内亮(左)在黎黃陂路與采訪對象合影。記者許魏巍 攝

“我特别喜歡拍中國人,他們在鏡頭面前最真實、最有意思。”竹内亮自認是一個“非典型日本人”,“日本人做什麼都講究不麻煩别人,這挺好的,但也很難成為朋友。我最喜歡麻煩别人,蹭吃蹭喝。”在中國的拍攝中,他好奇地問一句“好喝嗎”,鄰桌陌生人就會拿起啤酒給他倒上一杯。不知不覺中,兩桌人就吃成了一桌。“我喜歡這種随意,大家都是朋友。”

“非典型紀錄片”裡的真實人生

《好久不見,武漢》讓竹内亮實現了現象級爆發,而《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則是爆發前的蓄力,為他積累了獨特的風格與忠實的“粉絲”。武漢站見面會上,不乏從北京、上海、新疆專程而來的觀衆,他們從5年前就開始“追”這個“非典型紀錄片導演”。

竹内亮來中國時,恰逢中國紀錄片市場爆發與巨變時期。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點燃”了國産紀錄片市場。2013年,中國紀錄片年産量、年播放量雙雙上漲50%。2015年,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到5.04億,這一年被研究者稱為“新媒體紀錄片的井噴年”。更注重互動、更多“泛紀實”融合的網播紀錄片漸漸形成了與傳統紀錄片風格相異、受衆不同的領域。

日本導演講武漢故事(日本導演拍武漢的故事又火了)6

半被動半主動地,竹内亮在2015年的中國選擇了“擁抱”網絡,《我住在這裡的理由》通過視頻網站播出。為了适應網絡觀看習慣,竹内亮把每一集都控制在15分鐘至25分鐘。“時長成了創作最大的挑戰之一。現在說短視頻,指的是幾分鐘甚至幾十秒鐘的片子。《好久不見,武漢》上線之前,我們很擔心1小時的時長太長,大家沒耐心看。但是,在5年前,我擔心的是20分鐘太短,故事還沒講完,視頻就結束了。在那之前,我拍的都是每集一兩個小時的長片。”

為了讓觀衆在短時間裡走近人物,竹内亮琢磨出了獨特的拍攝手法——“導演入鏡”。拍攝在中國各地看大熊貓的日本大叔時,驚訝于對方全身粉色的裝扮,竹内亮“自來熟”地穿戴上大叔的外套、眼鏡。跟着大叔去大熊貓館時,沒想到要步行幾個小時,他一臉生無可戀地“求蹭車”,在大熊貓面前躺倒下來。在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這是極為少見的,甚至會讓人疑惑:“這是紀錄片嗎?”在一些視頻網站上,竹内亮的作品一度被分類在“旅遊頻道”。在人們的印象中,紀錄片應該是“隐形的鏡頭”。有一類紀錄片創作者會推崇“牆上的蒼蠅”風格——拍攝時不與片中人交流,不影響事态發展,像隻蒼蠅一樣默默地趴在牆上觀察。

日本導演講武漢故事(日本導演拍武漢的故事又火了)7

竹内亮(右二)與武漢一家受訪對象合影。受訪者供圖,圖片來源:新華社

竹内亮說:“我可以坐在鏡頭背後,引導被拍攝的對象哭或者笑。而我走到鏡頭裡,和觀衆一起探索别人的生活,大家會更有代入感,會感覺更真實。”

從5年前開始,《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片頭就一直标明“這是一次沒有台本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的拍攝也有這個特點。在幾個月的籌備期裡,竹内亮發微博募集拍攝對象,編導與報名者進行電話溝通。常常是編導與拍攝對象聊到痛哭流涕,傳遞給竹内亮的信息卻隻有簡單的姓名、職業,僅此而已。拍什麼、去哪裡拍,全部不作預設。這也保障了竹内亮在初次走進片中人的生活時,能夠給出最真實、最直接的反應。

我的紀錄片給中國人看,也給日本人、其他外國人看,在每個國家播放的都是同樣的版本、同樣的内容。所以,我不會盲目地誇,也不會故意去‘黑’,必須盡量客觀、真實。

沒有台本的拍攝,也給攝制組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攝影師隻能扛着機器“什麼都拍”。20分鐘的視頻,素材往往多達30至40小時。至于構圖、畫面,隻能“随緣”。“在漂亮的鏡頭和真實的鏡頭之間,我肯定會選真實的。”

在“拍不膩”的中國找到生活的味道

移居南京7年,這一家人也成了觀衆關注的對象。竹内亮和趙萍被觀衆稱為“亮叔”“萍姐”。大家調侃竹内亮“蹭吃蹭喝蹭一切”,“監督”他們的兒子“作業做完了嗎”,聽過嶽父、嶽母吐槽女婿“不會來事”,也為一家三代終于搬進了大房子而高興。5年來,每年一次的觀衆見面會上,常有從海外專程趕來的“鐵杆粉絲”。但竹内亮仍然覺得,自己的作品很小衆。

直到《南京抗疫現場》和《好久不見,武漢》成為爆款,他“出圈”了。他的微博“粉絲”量從100多萬暴增至400萬,私信裡常收到商務合作的邀約,目前10個項目正同步進行,工作日程排到了明年8月。《好久不見,武漢》的播放量超過4000萬次後,他就不再關注數據更新,因為更多的可能性正向他敞開。

日本導演講武漢故事(日本導演拍武漢的故事又火了)8

紀錄片的宣傳海報選取了疫後武漢恢複的夜市場景作為背景。受訪者供圖,圖片來源:新華社

此前的拍攝中,竹内亮關注的對象都是“異鄉人”。在交通發達、遷徙便捷的年代,他希望借此探究“一個人住在這裡的特别理由”。5年前,他自問:“有這麼多中國導演在拍中國人,觀衆為什麼要看一個日本導演拍中國人?”現在,他終于發現:“原來,中國觀衆願意看我拍中國人,也認可我拍的是真實的。”除了《我住在這裡的理由》每周一更,他的鏡頭也開始移向大涼山裡的學校、南京高考送考現場以及在淘寶造物節裡的寵物服裝、液體便當等新潮事物。

在他的紀錄片裡,不懂漢語的日本爺爺在武漢開咖喱店,一口北京話的日本小哥在中國學傳統相聲,全身粉色的日本大叔滿中國“追大熊貓”……片中人“在中國找到了活着的感覺”,感慨“隻要足夠努力,在中國一切都有可能”。觀衆也由此看到了不設限的人生、人間的參差百态。

今年初,竹内亮回日本老家探親。在全市最高處俯瞰,他發現:“從我小時候到現在,30多年了,這棟8層樓還是最高的樓,我的學校還是原來的樣子。這裡沒有任何變化,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日本的親戚無法理解他現在的工作,他也無法理解對方如何忍受十幾年一成不變的生活。在日本拍攝紀錄片十餘年,他“拍膩了”,這也成了他住在中國的原因之一。“中國每天都有新的東西,我拍了7年根本拍不夠。”

長江日報出品 采寫:首席記者萬旭明 攝影:記者許魏巍 部分來源于新華社

來源: 長江日報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啞鈴怎麼練腿才能瘦腿(如何在家提臀瘦腿)
啞鈴怎麼練腿才能瘦腿(如何在家提臀瘦腿)
  下半身占據整個身體一半以上的比例,但是與上半身不同的是,從塑形部位上來講,主要也是臀部與腿部兩個部位,所以不會如上半身那樣複雜,但即使是這樣,均勻的下半身會讓整個身姿變得均勻挺拔,比例協調完美。另外,從外形上來看,我們也總是會希望自己的雙腿變得修長緊緻,會希望自己的臀部變得飽滿緊翹。      所以,當我們在減脂初見成效之時,我們就應該重視對于下肢的塑形...
2024-12-01
賊顯白的大牌粉底液(黑人妹子用掉5瓶粉底液)
賊顯白的大牌粉底液(黑人妹子用掉5瓶粉底液)
  化妝是運用化妝品和工具,采取契合規則的步驟和技巧,對人體的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中止渲染、描畫、整理,增強立體印象,調整形色,粉飾缺陷,表現神采,從而抵達美化視覺感受的目的。化裝,能表現出人物獨有自然美;能改善人物原有的”形“”色“”質“,增添美感和魅力;能作爲一種藝術方式,呈現一場視覺盛宴,表達一種感受。要強調的是,化裝不是女性專屬,更沒有性别限制。我們...
2024-12-01
健康體态美(想要美從體态美開始)
健康體态美(想要美從體态美開始)
  愛生活, 愛舞蹈 的   Tracy 原創 第193篇   跳中國舞,展中華底蘊,做自信中國人   還記得在0基礎學舞蹈, 第一步站姿, 你會不會? 裡說   教0基礎的孩子們, 最基本的就是站姿      其實, 不隻是0基礎學舞蹈的同學   哪怕是學過舞蹈的同學   體态也是一定要注意的      特别是當舞蹈演員在台上的時候   體态如果不好, 是...
2024-12-01
有關聖誕節的賀卡和小禮物(給你的朋友的聖誕禮物加上自制聖誕賀卡吧)
有關聖誕節的賀卡和小禮物(給你的朋友的聖誕禮物加上自制聖誕賀卡吧)
  自做聖誕節小卡片   簡單又好看   喜歡的可以收藏和關注小編喲~   讓我們一起早做準備吧~   圖一      成品作品   自做聖誕節小卡片   配飾有自做花環 麻繩   還有在上海博物館門口撿的不明植物   此作品和我本人一樣 依舊很粗糙   哈哈哈哈哈   圖二      借助尺子等分紙張   再在上面取1cm×1cm的量   連接兩點畫出三角...
2024-12-01
粵語身體各部位發音(人體部位粵語讀法)
粵語身體各部位發音(人體部位粵語讀法)
  哈喽,大家好   粵語是中國的語言之一,早期的粵語歌還有粵語電影影響了很多人,近日有一位網紅用粵語來讀人身體的部位,看看她讀的對不對呢?!      粵語讀法   美女首先開始用粵語來讀小腿,小腿的粵語讀法是“腳瓜”,小編認為可能是小腿的肌肉比較像瓜吧,接下來是“咯吱窩”的讀法      咯吱窩   咯吱窩的粵語讀法是“骼肋底”,咯吱窩靠近肋骨旁邊,粵語...
2024-12-01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