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當年一木
老人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還有下半句,更現實,道盡世态炎涼!
我國有着5000年的悠久曆史,在此期間,勞動人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和傳承了很多優秀的文化,這裡面除了詩詞歌賦這些高雅的藝術瑰寶,還有一種特殊的文化叫俗語。
俗語往往比較通俗易懂,簡單直白接地氣,由老百姓口口相傳。很多人說不清道不明這些俗語究竟是源自哪裡,但是它們卻流傳了千年,被人們廣泛認可和接受。
這些俗語,看似粗糙,實則說理透徹,飽含了古人的智慧,有些還道盡了世态炎涼,比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可惜,很多俗語都失傳了,現在的年輕人脫離了農村環境,很多人已經不知道這些俗語了。但是,有些俗語名氣太大,得以流傳至今,比如今天要講到的一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
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其意思也簡單易懂,望文生義即可。說的就是人老了,體弱多病,經常卧病在床,需要兒女照顧。剛開始的時候,兒女們會很孝順,盡心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但是時間長了,即使再孝順的兒女,也會變得不耐煩,心情煩躁。
很多鍵盤俠覺得,這是“不孝之子”在為自己的不孝找借口,而我想說的是,“不經他人苦,莫勸人向善”,作為一個成年人,還有自己的妻兒要養。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很多人能力隻有那麼大,經過利益和親疏關系的權衡,大部分人會将有限的資源,放在自己的妻兒身上,含着淚忽視那些把自己養大的父母。
聽起來是不是很殘酷?但這就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如果必須要在孩子和老人裡二選一,很多人會選擇将更多關愛給了下一代,而忽視了長輩。所以,孝順變得難能可貴。
其實,這句俗語隻講了一半,後面半句揭露出來的道理更加現實,隻是知道的人很少。後面半句是:“久窮家中無賢妻”,這句又是什麼意思呢?
在古代,人們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崇尚“男尊女卑”的理念,古人認為,女人就該相夫教子,“嫁雞随雞,嫁狗随狗”的才是賢妻良母。
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女性也是人,成為賢妻也是有條件的。
如果一個男人能夠盡本分,勤勞工作,好好養家糊口,那麼即便暫時日子過得很清苦,女人也會對男人不離不棄,咬咬牙忍住,幫助家裡撐起半邊天。
如果一個男人沒有上進心,好吃懶做,不務正業,那麼再賢惠的妻子,也會在這種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變得絕望,甚至性情大變,變得不再賢惠,甚至天天吵架。
窮,并不可怕,怕的是窮得理所當然,窮得理直氣壯!
這句俗語,也是在督促男人,要努力,積極工作,把生活過好 ,才對得起自己的賢妻。
農村的俗語,正如一句老話說的,“話糙理不糙”,看似普通,實則飽含着人生哲理。比如這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久窮家中無賢妻”,也是在警示我們,要孝順父母,努力地掙錢養家。隻有多掙錢,才能讓父母“老有所依”,才能讓妻子安心本分地當一個“賢妻良母”。
對于這句俗語,你怎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