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公衆》日報網站8月19日發表題為《從朔爾茨到德拉吉:領導力危機席卷歐洲》的文章,作者是瑪麗亞·G.索諾薩。全文摘編如下:
在發生能源和經濟多重危機,以及烏克蘭戰争的前六個月即将過去之際,歐洲地區的領導人地位搖搖欲墜。奧拉夫·朔爾茨在民意調查中落後;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最近的議會選舉後遭到削弱;馬裡奧·德拉吉已經辭職;鮑裡斯·約翰遜的醜聞迫使他後退;佩德羅·桑切斯明年參加選舉。另外,自從任期開始以來,喬·拜登就一直被支持度嚴重缺乏所困擾。西方面臨着領導力危機。
從背景來看,歐洲正在經曆自冷戰結束以來最艱難的時刻之一。歐元區7月份的通貨膨脹率為8.9%,創曆史新高。能源危機正在惡化。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戰争快滿六個月,而且看不到結束的迹象。
在俄羅斯開始“入侵”烏克蘭的前夕,跨大西洋聯盟國家當中的領導力真空已經顯現。在德國,具有曆史重要性的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離開,讓位給了更為低調的朔爾茨。在2月24日那天,馬克龍距離那場他最終面對極右翼對手取得勝利的法國總統選舉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北約在打盹,尋找着它存在的意義。而美國在經曆伊拉克戰争的災難和從阿富汗撤軍的災難之後,還在受到聲譽和信譽危機的拖累。
馬克龍是自沖突開始以來與克裡姆林宮領導人交談最多的西方總統。但俄羅斯就戰争的任何方面進行談判的主要對手仍然是美國。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四天,在戰鼓擂響之際,馬克龍在與普京的通話中試圖促成與這位俄羅斯總統和喬·拜登在日内瓦的會晤。
2019年12月9日,在法國巴黎,法國總統馬克龍(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出席“諾曼底模式”四國峰會。(新華社)
愛麗舍宮與克裡姆林宮的直接連線,在烏克蘭以及緻力于最大限度地與普京隔絕的東歐和波羅的海國家引起了不安。戰争期間,法德軸心并未在歐洲理事會享有一貫的影響力和領導地位。而這種地位動搖的情況在柏林尤為明顯。
德國可能是最容易受到當前的能源危機和潛在經濟危機影響的國家。在過去十年中,德國這個火車頭将很大一部分能源需求訴諸于俄羅斯的碳氫化合物;現在,它必須應對雙重挑戰,既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長期戰略的缺乏,又要應對由俄羅斯國有大型企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精心策劃的間歇性天然氣停供。
此外,德國總理的地位也因其聯合執政夥伴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的不同立場而受到削弱,在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問題上,它們對領導人最初的“冷淡”立場持強烈批評态度。最近幾天,朔爾茨因涉嫌在擔任漢堡市長期間對一家金融機構提供優待而受到醜聞的影響。
歐盟第三經濟強國意大利将在9月25日再次舉行大選。技術官僚德拉吉曾經确立自己作為歐洲内外最權威的領導人之一的地位。一方面,他向聯合國提出了唯一的和平計劃;另一方面,相較于政府中的夥伴之一、馬泰奧·薩爾維尼的聯盟黨過去表現出的親俄立場,他保持了堅定的批評普京的态度。民意調查顯示,意大利大選的結果不會利好歐盟。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