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隐球菌病為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内髒真菌病,呈亞急性或者慢性表現。新型隐球菌是一種特殊的真菌,又稱為溶組織酵母菌,菌體周圍有肥厚的莢膜,常常存在于土壤或鳥糞中,尤其是在鴿糞中最常見。對人類而言,它通常是通過呼吸道被吸入人體,吸入了隐球菌并不是都會引起肺隐球菌病,是否出現症狀取決于患者的免疫狀态、吸入病原菌的數量以及病原菌的緻病能力,在免疫力正常的患者中,超過三成是沒有症狀的。
肺隐球菌病主要侵犯肺和中樞神經系統,但也可以侵犯骨、皮膚、粘膜及其他髒器。免疫功能低下為隐球菌發病的重要誘因。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感染後可以自愈或病變僅局限于肺部。而免疫功能受損的人,比如白血病人、艾滋病人、惡性腫瘤晚期病人、長期使用激素的病人、長時間使用抗生素的病人,這類病人吸入隐球菌後,隐球菌在體内進展活動,引起肺炎并經血行播散至全身。由于隐球菌對腦膜和腦組織有很強的親和力,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顱内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隐球菌通常是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肺部是感染的首發部位。感染的初期,多數病人可無症狀,少數病人出現低熱、咳嗽、咳粘痰、乏力、胸痛及體重減輕等症狀。免疫功能嚴重受損的患者中,可以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當出現腦膜炎時會表現為高熱、頭痛。一般常規進行胸部CT檢查,病變可呈孤立的大球形竈或數個結節狀病竈,周圍無明顯反應,類似腫瘤;或為彌漫性粟粒狀陰影;或呈片狀浸潤陰影;部分患者有空洞形成。病變以雙側中下肺部比較多見,亦可為單側肺部或局限于某一個肺葉。對于通過病史、症狀、CT結果高度懷疑肺隐球菌病者,可采集患者的外周靜脈血、痰液進行培養及做藥敏試驗。若能從呼吸道樣本中分離出隐球菌病原體,特别是在免疫缺陷人群中,這對于診斷肺隐球菌病是有極大幫助的。有創性檢查包括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進行隐球菌凝集試驗。對于單個結節病竈無法與腫瘤鑒别者可行肺穿刺活檢。懷疑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需行腰穿,進行腦脊液隐球菌乳膠凝集試驗檢測。
治療
按照肺隐球菌病治療指南,對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局限性肺隐球菌病患者必須保證嚴密的觀察。在有症狀的病例,建議使用氟康唑,400mg/d,共6個月。在所有病例中,均需嚴密觀測以排除潛在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可能。對于不能耐受氟康唑的病人,伊曲康唑(200,400mg/d,共6,12個月)是一種可接受的選擇方案。對于免疫功能缺陷及嚴重的感染病例,需采用兩性黴素B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