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生單元素養測評數學
小學生單元素養測評數學
更新时间:2024-09-27 21:23:56

  所謂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調節、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數學作文是指學生用數學寫作的方式,真實地記錄數學課堂學習内容或存在的問題、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數學知識、提出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情況等,在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後,寫出自己的新發現、新思路以及感受我們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文的探索和實踐中發現,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數學作文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元認知能力,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小學生單元素養測評數學?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生單元素養測評數學

  所謂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調節、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數學作文是指學生用數學寫作的方式,真實地記錄數學課堂學習内容或存在的問題、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數學知識、提出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情況等,在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後,寫出自己的新發現、新思路以及感受。我們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文的探索和實踐中發現,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數學作文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元認知能力。

  通過數學作文引導小學生自我覺察數學學習活動

  自我覺察是自我調節、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前提。小學生自我覺察學習活動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在數學學習活動中,不少學生并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該做什麼、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通過寫數學作文,可以有效改變這種狀況,增強學生的自我覺察意識,引導學生自我把握學習方向、自我監控學習活動。例如,在學習了“大數的認識”時,有一名學生在數學作文中這樣寫道:

  “我按照預習單進行了預習,尋找身邊‘一億’的身影。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我一直想弄清楚。今天,老師帶領大家探索‘一億有多大’時,我認真聽講。我們小組以數作業本的方式把一億具體化,看看數一億本作業本要多長時間。最後我們算出數一億本作業本需要花3年。這節課我和同學一起合作、交流,經曆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等過程,感受一億的大小,小組每個人都有收獲。我發現,好多同學都能熟練掌握一億與每個計數單位的關系,而我掌握得并不熟練,同學們的計算速度比我快,課後我一定要加強練習。”

  學生通過寫數學作文,或聽或看其他學生的數學作文,能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和情緒,清楚地知道知識的探索過程、自己的學習态度,明白哪些知識點掌握了、哪些知識點還沒掌握好、哪些方面需要加強,能自我監控學習活動,更深入地認識自己。

  通過數學作文幫助小學生自我調節數學學習過程

  讓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寫數學作文,其實就是一個梳理、鞏固知識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自我覺察數學學習的過程,而且能幫助學生調節情緒,調整解題思路。例如,有一名學生在數學作文中這樣寫道:

  “今天遇到這樣一道題:有一條山路,一輛汽車上山時每小時行30千米,從原路返回下山時每小時行50千米,求汽車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我很快求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30 50)÷2=40(千米/時)。老師說過求平均速度需要有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總路程,二是總時間。而本題兩者都沒有,該怎麼辦?假設上山的路程為300千米,根據總路程÷總時間=平均速度,可求出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就是(300 300)÷(300÷30 300÷50)=37.5(千米/時)。我第一次求出的40千米/時是速度的平均數,而不是平均速度,所以錯了。我又進行了嘗試。假設上山用了1小時,路程就是30千米。那下山用了30÷50=0.6(時),那平均速度就是(30×2)÷(1 0.6)=37.5(千米/時)。我發現特殊值的選取,要盡量取一些簡單的數,計算量會小很多。”

  通過寫數學作文,學生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學生解題時,先用某種思路,結果遇到障礙,然後調整思路,解決了問題,能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和知識,激發學生的自我成長欲。教師通過學生的作文,可以增進對學生的了解,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策略和内容。

  通過數學作文促進小學生自我反思數學學習方法

  目前的數學課堂上,教師都能給學生獨立思考、互相讨論和發表自己見解的時間,但學生自我反思的時間基本沒有。讓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寫數學作文,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時間,創造了自我反思數學學習方法的機會。例如,一名學生在學習速算和巧算後,在數學作文中這樣寫道:

  “125×24=?解法一:把24分解為(8 8 8),然後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即:125×24=125×(8 8 8)=1000 1000 1000=3000。解法二:把24分解成8×3,然後運用乘法結合律計算。即:125×24=125×(8×3)=1000×3=3000。解法三:把24分解為(20 4),然後運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即:125×24=125×(20 4)=2500 500=3000。解法四:根據‘一個因數擴大幾倍,另一個因數縮小相同的倍數,它們的積不變’的道理計算。125×24=(125×8)×(24÷8)=1000×3=3000。這四種解題方法,我觀察、思考後發現,第一和第三種方法都運用的是乘法分配律,隻是一個把24分解為(8 8 8),一個把24分解為(20 4);我最喜歡第二種解法,這種方法最科學、最簡便。為此,我們要記住一些特殊的等式:5×2=10、25×4=100、125×8=1000、625×16=10000……以上解法為我們學習多位數的乘法提供了借鑒,要學會靈活應用,還要多加練習,熟練掌握乘法運算定律和積不變的規律,根據題目特點,選用最優方法。”

  又如,教師分享了一篇解“盈虧問題”的數學作文後,對一名學生觸動很大,他在數學作文中寫道:

  “不是題目難,而是自己有畏難情緒,認為肯定學不會,導緻上課沒認真聽講,課後敷衍應付作業。學習态度是關鍵。以後,遇到問題應該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調整好情緒,告訴自己一定行。”

  通過數學作文反思數學學習方法,可以反思某一内容有多少種學習方法,哪種方法最适合自己、效果最好;可以反思某一類題目有多少種解法,哪種方法最優;可以對錯誤的思維方法、解題方法進行反思。事實證明,學生反思自己的數學學習過程和方法,是增強思維能力、優化學習品質、提升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通過數學作文助力小學生自我評價數學學習效果

  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評,促使學生提高自我認識;可以引導學生互評,取長補短。課後、考試後或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寫數學作文進行自我評價,評價自己的數學學習态度、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比如,有一名學生在數學作文中這樣寫道:

  “有這樣一道題:一個長方形周長是60米,長和寬的比是5∶1,求長和寬各是多少?看到題目,我提筆就做:60÷(5 1)=10米。認為算出來的就是1份,長就是10×5=50米,寬就是10×1=10米。我還檢查了一遍,認為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可是,聽了老師的講解,我發現錯了!出錯的原因,一是沒有認真審題,二是對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掌握不熟練。長方形周長60米表示的是2條長和2條寬,而5∶1隻表示1條長和1條寬的比,所以要先用60÷2……以後要加強練習,整理好錯題集,在旁邊注明錯誤的原因,争取下次不錯。”

  我們平時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主要是通過考試來評價。每次考試過後,學生考得好,家長和學生就高興;反之,就難過,就否定自我。這種評價方式,不利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以數學作文的方式來自我評價數學學習效果,他們的認識會更加清楚,他們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更能體現發展性評價的實質。

  總之,讓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寫數學作文,有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生活中進行自我覺察、自我調節、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提升其元認知能力。随着元認知能力的提高,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學習,更加自覺地思考,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激發,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系湖北省荊門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中國教育報》2023年02月03日第3版

  作者:許玲麗 華小玲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