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陶縣,春秋時為晉國冠氏邑,西漢平帝二年(公元2年)置縣。因其城西北七裡有陶丘,趙置驿館于其側,故名館陶。屬魏郡。
隋大業二年(606年),徙治于北館陶,屬武陽郡。唐屬魏州。宋屬大名府路。元屬濮州。明、清屬山東東昌府。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館陶縣劃屬河北邯鄲專區。1952年,館陶縣又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1955年3月縣城由北館陶鎮遷至南館陶鎮。1958年撤治,并入山東冠縣,1961年複置館陶縣。
1937年的館陶縣
1965年3月,按照方便管理、有助防洪的原則,冀魯邊界再次調整。主要以衛運河和四女寺減河(即漳衛新河)為界,西岸歸河北省,東岸歸山東省。這次調整。河北省的慶雲縣和甯津縣,劃入山東省管理。為了彌補河北省的損失,山東省的館陶縣建制和臨清縣的一部分(今臨西縣),劃入了河北省管理。
具體來說:
館陶縣的建制連同衛運河西岸的楊草廠、郵寨、王二廂、西魏僧寨、灘上、陳路橋、房兒寨、東河寨、南留莊、王橋、西蘆裡、壽山寺、南徐村、前市莊、柴莊、柴堡、淺口、陳範莊、東蔔(寶)村、劉沿村、西館陶、馬頭等22個公社,劃屬河北省邯鄲專區。
現在的館陶縣
臨清縣位于衛運河西岸的的尖冢、呂寨、老官寨、下堡寺、童村等五個大區劃入了河北省。由于這些地區位于臨清的西部,劃入河北省之後,成立了臨西縣。為彌補臨清縣的損失,館陶縣位于衛運河東岸的八岔路,潘莊兩個大區,即今臨清市煙店鎮,潘莊鎮,八岔路鎮,唐元鎮大部劃給了臨清縣。
原臨清縣
館陶縣衛運河東岸南館陶區的張莊、幺莊、東古城、乜村和北館陶區的楊召、萬善、蕭城、許莊、城關(老縣城)等9個公社劃屬冠縣。
至此,千年古縣館陶一分為三,衛運河西岸的地域仍屬館陶縣,衛運河東岸的地域,包括老縣城北館陶鎮,被臨清、冠縣瓜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