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英國通脹帶來的影響
英國通脹帶來的影響
更新时间:2024-09-29 18:31:09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網站9月30日發表該研究所全球經濟與金融項目高級研究員迪妮·朱利葉斯的文章,題為《高通脹可能導緻什麼後果?經濟戰》。全文摘編如下:

經濟學家和央行行長圍繞通脹是如何失控的問題展開了相互指責的遊戲。事實是嚴峻的。

自今年初以來,歐洲和美國的通脹率穩步攀升至(有時甚至超過)10%,而尼日利亞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通脹率則已經超過了20%。在英國,通脹率達到了40年來的最高點。

這意味着無數人的生活成本大幅上升。過去20年來,對于已經習慣了通脹率穩定在0至2%之間的各國央行來說,這是相當大的沖擊。

英國通脹帶來的影響(高通脹可能導緻)1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總裁克裡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10月6日在美國喬治敦大學發表講話,分析全球經濟形勢。(資料圖片)

對于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通脹大幅加速,經濟學家們都認為,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新冠大流行和俄烏沖突帶來的雙重沖擊。

疫情導緻各經濟體的服務行業大量停業,擾亂了供應鍊,并波及制造業。此外,許多國家的政府提供了财政支持,一方面為失業者提供強制休假,一方面在企業無法生産或銷售的情況下維持其運轉。結果導緻儲蓄增加,在新冠限制措施被解除後需求突然反彈。

但港口重新開放、企業重新雇用流失的員工都需要時間。由于整個經濟體都出現了需求大于供給的局面,物價随之被推高,有時甚至大幅上漲。

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及俄羅斯對烏克蘭貿易港口的封鎖,給全球能源、化肥和糧食的供應造成了巨大壓力。這些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并廣泛交易的基本商品的價格開始上漲,漲一倍、兩倍,有時甚至更多。

這些外部沖擊導緻人們陷入困惑和争論,不知道目前的通脹飙升是暫時性的,還是長期性的。

一方面,大多數地方的疫情封鎖都結束了,大多數人重返工作崗位,但也有些人患上了長期新冠(又稱“新冠後遺症”),還有些人正在重新考慮自己最急迫的事情。供應鍊和庫存正在重建。部分糧食正從敖德薩運出,全球糧食價格已經過了峰值。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意味着各國央行不需要過于激進地加息,通脹就會緩和下來。如果各國央行激進加息,就可能在需求和供應恢複平衡的時候引發嚴重衰退。

提高工資将使企業成本增加,反過來又導緻企業在試圖保持盈利或至少維持盈虧平衡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價。在利潤已經很低的酒店業、餐飲業和零售業,工資已占總成本的一半以上。各國央行的職責是在這種工資和物價交替上漲的局面失控之前将其制止。

加息是它們達到這一目的的主要工具。正因為如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承諾“繼續加息”,直到通脹回落,使美聯儲首選的通貨膨脹指标(即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回歸到2%的目标。

我們可能正在進入一個經濟碎片化的新時代,徹底扭轉40年來的全球化趨勢。這種全球化趨勢靠離岸外包使企業獲得更低的生産成本,靠廉價的進口商品使消費者獲得更低的價格,靠制造出口商品的新崗位使許多發展中國家獲得更高的收入,而中國是關鍵的參與者。

現在,有關通脹是暫時性的還是長期性的争論必須考慮貿易和金融的武器化問題,因為它破壞了過去的生産和交易模式。

在特朗普政府治下形成的美中政治裂痕導緻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以及對跨境銷售半導體和其他高科技設備的限制。在拜登總統的治下,美中之間的裂痕進一步加深,拜登總統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售芯片,并揚言要讓中國公司從美國股市退市。

接着,俄烏沖突導緻西方針對俄羅斯實施一系列經濟制裁,包括凍結俄羅斯央行的外彙儲備以及一些俄羅斯公司和個人的資産。

西方也面臨挑戰,包括民粹主義政黨對其民主制度構成的威脅。全球大流行、地緣政治入侵和極端氣候事件動搖了後二戰時代的相對可預測性。

這些威脅非但沒有促使各國合作解決問題,反而導緻全球聯盟的重新調整,叙事互不相容,壁壘和制裁不斷增加。這種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意味着,有關通貨膨脹的争論不再僅僅事關經濟和央行。它反映了當今這個相互聯系的世界的複雜性以及大國競争格局的結構性變化。

來源:參考消息網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