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國
臨近中秋,月餅熱了起來,有人已經嘗鮮,有人準備購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9月6日發布通告,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月餅專項監督抽檢,采取現場抽樣和網絡抽樣方式在全國随機抽取月餅樣品506批次,發現8批次樣品不合格,分别是2批次微生物污染,4批次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和2批次質量指标不達标。(相關報道見A9版)
對于中國人來說,美食從來不隻是色香味,還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秋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而月餅是中秋節的文化符号,圓形或方形的外觀代表着團圓和收獲。每到中秋之際,關于月餅的話題都會持續出圈,今年也不例外。細究種種關切,核心指向兩點,一是吃得起,二是吃得好。
所謂吃得起,更多指向了過度包裝問題。說起來這也是一個老問題了,不少商家大興買椟還珠這一套,把心思全用在了包裝上。針對此種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提出要對單價超過500元的盒裝月餅實行重點監管,這也被稱為史上最嚴“瘦身令”。
月到中秋分外明。小小月餅,不僅寓意着團團圓圓,還有着清風明月的隐喻,而當月餅走向過度包裝,出現“豪華月餅”“天價月餅”時,這其實已經忘記了出發時的樣子,背離它本應具有的意蘊。天價月餅不僅沒有得到有效消費,還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攀比浪費等不良之風。不過,随着監管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尤其是社會認識的逐漸形成,月餅“天價”的亂象将會得到有效遏制。
所謂吃得好,主要是指健康安全問題。在物質匮乏年代,月餅是許多人心中的美食。那個時候,很多人家平時吃不到也吃不起,隻有到了中秋才能買幾塊;大人也舍不得吃,往往更多的是留給孩子,自然也不會在乎“營養過度”的問題。随着時代的發展,月餅的高糖高油高熱量問題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不少商家也相繼推出了少糖少油月餅,滿足大衆需求。
吃得好不好關乎食品安全,而月餅生産在這些年出現一些跌破底線的問題。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告來看,有些商家因為各種原因,已經放棄了食品安全。像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質量指标不達标等問題,直接危害人體健康,這已經不隻是在打擦邊球的行為,而是嚴重違背了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的名單中還出現了一些知名企業乃至知名酒店的名字,人們不禁要問,問題月餅是孤例嗎?市場上其他月餅會不會也有問題,是不是沒有查到、沒有查出的就一定沒有問題呢?當商家把食品安全丢到一邊,不僅會迎來監管的處罰,還有可能引來消費者用腳投票的懲罰。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傳統美食往往被賦予特殊的文化價值、情感内涵和情感需求,月餅更是如此。小月餅有大文化,在公衆心中有大分量,如果說月餅過度包裝不可取,因其容易造成奢侈浪費和攀比腐敗,那麼月餅不顧品質更是不可為,因其直接跌破了食品安全的底線。月餅既要吃得起,也要吃得好,這個要求一點也不高,應該得到滿足。
漫畫/陳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