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曆史文化長河中,每個時期都有各大文化名人出現,他們在屬于自己的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讓該領域變得更加繁榮。那麼,在我國的當代文化中,出現了一大批的文化名人。他們的文化代表都有哪些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王蒙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代表。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正代表,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安徽師範大學教授、名譽教授、顧問,中國海洋大學文新學院院長。
著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近百部小說,其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曆程。曾獲意大利蒙德羅文學獎、日本創價學會和平與文化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與澳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約旦作家協會名譽會員等榮銜。作品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在各國發行。
2010年11月15日,榮登“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成為各界關注焦點。現在居住在北京。
張賢亮
張賢亮,男,國家一級作家、收藏家、書法家。1936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蘇盱眙縣。代表作:《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體文學作品:鎮北堡西部影城、老銀川一條街。
早在50年代初讀中學時即開始文學創作,1955年從北京移居甯夏,先當農民後任教員。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長達22年。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恢複名譽,重新執筆後創作小說、散文、評論、電影劇本,成為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之一。
曾任甯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副代表、正代表,中國作家協會甯夏分會正代表等職,并任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團委員。2014年9月27日,著名作家張賢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8歲。
劉紹棠
劉紹棠,中國著名鄉土文學作家,“荷花澱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創立者。13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加入作協時是當時最年輕的作協會員。受到作家孫犁和肖洛霍夫的影響,走上鄉土文學之路,作品題材多以京東運河(北運河)一帶農村生活為題材,格調清新淳樸,鄉土色彩濃郁。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國内獎項并受國家嘉獎;又有多部作品被翻譯成外文,在國際上亦有所影響。
1950年春,因被詩人晏明稱為“神童”,“神童作家”稱号逐漸流傳并被大衆認可,又因家鄉儒林村臨近北運河,又被稱為“大運河之子”。
劉心武
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筆名劉浏、趙壯漢等。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等,并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
其作品以關注現實為特征,以《班主任》而聞名文壇,其長篇小說《鐘鼓樓》曾獲得茅盾文學獎。
20世紀90年代後,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進行系列講座,對紅學在民間的普及與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長篇小說《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