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保護關節健康 遠請離這些禍害你的壞習慣
保護關節健康 遠請離這些禍害你的壞習慣
更新时间:2024-09-29 18:25:31

  目錄:

  第一章:保護關節健康 遠離以下這些壞習慣

  第二章:排卵期運動 關節更容易受傷

  第三章:關節保健與防禦秘方

  我們人類的關節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不好好的保養,或者長期做着一些損害關節的事情,很容易患一些關節病。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了一些日常你常做損害關節的壞習慣,并告訴一些關節保健方法。

  保護關節健康 遠離以下這些壞習慣

  或許你和Victoria Beckharn一樣狂愛高跟鞋,腳趾受傷也不肯脫下或許你“要風度不要溫度”,數九寒天依然露出雙腿的迷人曲線;或許你是運動愛好者,自恃年輕而不注意運動中的保護……但無論是統計數據還是身邊朋友的終曆都在告訴我們,不良生活習慣和運動方式,會對我們的關節造成巨大傷害。

  人全身一共有78個關節,當你睜開眼伸懶腰時,每個關節就開始活動運轉,帶來嶄新的一天。如果細心照顧,它們會忠誠地執行自己的使命,讓你的肌體沒有任何負擔;如果能享受到适合它們的優質生活環境,就會健康地工作更久。可是,也許隻因你的一點點疏忽,讓它們逐漸變得不堪重負,于是它們就“罷工”了。聯合國“骨與關節10年”全球健康教育項目主席、瑞典蘭德大學醫院骨科主任Lars Lidgren教授就曾指出:骨性關節炎是目前世界上造成女性健康問題的第4大原因,而在關節炎之中,膝關節的發病率最高。

  看,你有哪些壞習慣

  淩華是個名副其實的高跟鞋族,10cm的高跟鞋對她來說如履平地,連懷胎十月也沒脫下來過。“雖然隻高了幾厘米,但我覺得空氣都清新了許多。而且有了高跟鞋,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是最引人注目的那個。”回憶起那段出盡風頭的時光,淩華臉上依然有着掩飾不住的得意。“可是最近一周,我卻經常感到膝蓋很痛,到醫院一就診,醫生診斷我患了膝關節炎。當時我吓壞了,一直以為關節炎是奶奶們的專利,怎麼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呢?我趕快向醫生詢問原因,醫生看到我腳上的高跟鞋,隻警告了我一句.以後還繼續這樣,那病情隻會越來越重。”

  穿着高跟鞋時,膝關節的負重壓力是不穿時的3倍,鞋跟越高,膝關節所受的壓力越大;而當穿高跟鞋下樓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則成倍增長。這種額外壓力會造成人體膝部骨關節的退行性改變,引起膝部骨關節炎。平時不要總穿相同高度的高跟鞋,以免腳部同一位置經常受到擠壓,而穿着高跟鞋走路時應挺胸收腹,穩步而行,不宜彎腰曲背,也不宜疾走快跑。

  Catherine即使在攝氏零下十幾度的冰天雪地裡都會堅持穿短裙,充其量是配上靴子與絲襪禦寒,上身也不适隻是一件大衣。”隻要美麗,“凍人又有何妨!”Catherine擺出一副大義凜然的表情!但轉瞬之間她就變得情緒低落起來:“最近我感覺手腳越來越冷,膝蓋有些隐隐作痛,有時甚至酸痛難忍。醫生給我做了詳細檢查後,确診我是關節炎。唉,看來凍人不要緊,凍了關節可真要命!”

  長靴再長,裙子保暖性再好,膝關節長期暴露在冷空氣中,最容易受寒,日久天長,還會使膝部血液循環不好,腿部血管痙攣,最終患上關節炎。關節的保暖非常重要,不僅是衣着方面,還包括夏天時少吹空調;運動後不能因貪涼洗冷水澡;經期要特别注意防寒等。

  Josepine是登山愛好者,幾乎爬盡了中國的大小名山。但當問到Josepine的近況時,她一臉的無奈:“我的身體一直挺結實,爬山時總是在最前面,即使有點累,也能很快恢複。但是,那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慢慢地我感到似乎不如以前輕松,特别是下山時!膝關節乃至整個腿都會發脹,需要很久才能恢複。終于有一次,我因為嫌麻煩沒有用登山杖,結果雙腿就嚴重水腫,一個星期都沒消腫,再也不能爬山了。”

  雖然不影響基本的行走,但從此不能再爬山,這讓Josepine懊惱不已。如果沒有正确使用雙腿,登山時地心引力的作用會讓人體對膝關節的壓力增加4-5倍。髌骨、半月闆和關節面的摩擦加劇,很容易造成傷害。登山,特别是下山時,必須要使用登山杖增加支撐點,這樣不但可以有效減輕膝關節壓力保護膝關節,還可以避免摔倒,使登山更加安全。

  可怕的蝴蝶效應

  不隻是膝關節,對女性而言,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關節疼痛的困擾。特别是久坐不動的辦公室女性,關節疼痛常悄悄上身,風溫和類風濕似乎對女性也特别“眷顧”。

  Gigi幾天前因為天氣變化得了感冒:“我本來身體就不大好,感冒是家常便飯,所以就隻是像往常一樣,吃了點感冒藥。”Gigi回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1周後感冒症狀沒有了,卻全身酸痛。我用了些止痛藥,雖然暫時緩解了症狀,但停藥後很快就複發了。我去醫院查了幾項風濕因子,醫生告知我,是風濕性關節炎發作。”說到這裡,Gigi一臉困惑:“感冒和風濕有什麼關系啊?我從來不知道感冒這麼可怕。”風濕性關節炎是由鍊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當人體感冒時,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及自身免疫力下降,就容易感染鍊球菌,引發風濕性關節炎。

  受寒、淋雨和受潮,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誘因。長期加班熬夜的女性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幾率頗高,原因就是在壓力較大的工作環境下,人體會因緊張而導緻内分泌功能失調,各種激素或其代謝産物會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和演變産生影響。所以,無論是風濕還是類風濕,最重要的都是預防,其次要及時治療各種感染,防患于未然。另外,不管平時工作有多忙,都要有一定量的運動,持之以恒,不僅可以保持膝關節的活力,更有利于保持心情愉快,提高免疫力。

  排卵期運動 關節更容易受傷

  加拿大最新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在月經周期的某些特定時段易遭受運動傷害,這和體内雌激素水平上升有關。專家警告說,女性在排卵前和排卵期間應該盡量避免運動,以防止運動傷害。

  醫學專家此前發現,女性比男性損傷膝蓋韌帶的幾率高八倍。為了查明原因,加拿大加爾加裡大學科學家對此展開了研究。科學家懷疑可能是荷爾蒙作祟,因此他們對26名女性在月經周期内的身體狀況進行了醫學監測。在月經周期的每個關鍵階段,比如排卵前、排卵期間和排卵後,參加實驗的女性被要求進行體育運動,比如弓步跳原地起跳。做完體育運動後,醫學專家馬上對她們的膝關節進行檢查。松弛的膝關節會增加受傷的危險。

  實驗發現在排卵期間和排卵前膝關節更為脆弱。科學家解釋說,膝蓋内有能感受雌激素的神經末梢,且雌性荷爾蒙會減弱韌帶的功能。在排卵前和排卵期間女性體内雌性荷爾蒙水平升高并達到峰值,因此這段時間内膝蓋容易受傷。

  專家表示,這一發現對女性保健有重要意義。因為女性知道了什麼時候自己的膝蓋比較脆弱,應該停止體育運動、加倍呵護,從而避免運動傷害。

  關節保健與防禦秘方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春季正是萬物萌發之際,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所以,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幹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于疾病恢複期,往往由于勞累而重新加重或複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适度。

  4.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态

  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抑等而誘發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後,情緒的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對本病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态,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預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桃體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由于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内的感染病竈也是重要的。

  風濕性關節炎屬變态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性多關節疼痛,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本病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症表現,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但常反複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髒,則可發生肌炎甚至遺留心髒瓣膜病變。

  常見的風濕病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寒性關節痛、風濕、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質疏松症骨質增生、生性關節炎關節周圍炎紅斑狼瘡、後風頑固性腿痛骨神經痛幹燥綜合征等。

  總結:以上盤點的這些壞習慣,大家一定要改掉,這樣才能保證關節健康,身體健康,生活的才能更加美好哦!(文章原載于《大家健康》,刊号:2012.03,作者:尚佑,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作文庫知識百科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