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蘇省質監局發布了2015文具産品質量分析報告:結果顯示,筆、橡皮、修正液中普遍檢出塑化劑、有機溶劑殘留和鹵代烴等。其中,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被研究證實可緻男孩“女性化”和女孩“性早熟”。
而此前,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兒童性發育的時間軸又被提前了,從原先普遍認為的11至12歲開始發育,提前到女孩平均9.7歲,男孩平均11.3歲。
很多家長說,總感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了。事實也的确如此。作為家長,應重視正确引導與科學預防。
偷吃媽媽的保健品,四五歲的女孩胸部變
門診上遇到來看“性早熟”最小的才2周歲,媽媽幫孩子洗澡時發現胸部有硬塊,就很着急。“其實并不是性早熟,現在家長普遍比較有意識,一發現孩子有身體上的變化,就會聯想到這方面。
判斷性早熟及其原因,必須進行身高、體重、骨齡、性激素激發試驗、甲狀腺或頭部CT等檢查。“真正的性早熟會導緻性激素提早分泌過多,性激素作用于骨骼促使長骨骨骺提前愈合,最終影響孩子的身高,這也是家長最為擔心的問題。”
診斷兒童性早熟有嚴格的标準,需要兼顧兩方面因素,一是發育時間,二是生長速度。如果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征,并伴随生長加速和骨齡提前2周歲,就可診斷為性早熟。
從目前門診情況看,有性早熟“傾向”的兒童不少,最終确診的約占10%。而有“傾向”的兒童中,出現單純乳房早發育這一不完全性早熟症狀的女孩占大多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8月,市兒童醫院内分泌門診接診患者約2000人次,大約2/3就診原因都是乳房早發育,年齡以6-8歲居多。
“有一次,有兩個四五歲的女孩同時被家人帶來檢查。兩家是親戚,兩個女孩不約而同都是偷吃了媽媽的保健品,導緻胸部變大。”不僅是保健品,郭迎春說,還有些孩子是把避孕藥當成零食吃了下去,由于藥中含有大量性激素,孩子吃下幾天或是幾個星期後,身體就出現變化。
預防兒童性早熟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禁止食用蜂蜜、燕窩、人參等任何補品。
孩子機體代謝很旺盛,隻要平時正常飲食,完全可以保證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補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如今很多食品都含有激素,家長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平衡飲食,不要經常給孩子吃同一樣食物。
2、電子産品要少用。
除了吃的方面要注意外,預防兒童性早熟還要在生活習慣方面多加注意,比如不要讓孩子過多接觸電腦、電視、手機等,因為現在許多節目中都有不适宜孩子觀看的鏡頭,被孩子看到會刺激孩子的神經垂體,分泌很多激素,電子産品的輻射和亮光也會刺激神經垂體,從而開啟性早熟的開關。
3、塑料制品小孩也要少接觸。
塑料制品中含有塑化劑,它也是一種雌激素。
4、多運動,多跳繩。
性早熟很多是因營養過剩、肥胖引起,脂肪組織是内分泌器官之一,會分泌雌激素,所以,體育鍛煉也很重要。通過運動燃燒脂肪,可以降低孩子的激素水平。
适宜孩子的體育鍛煉是跳繩、遊泳、打球等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