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我們都面臨着人民旺盛的娛樂欲,和春晚節目難以娛樂大衆的主要矛盾。
在吐槽聲中,小品相聲最為焦困,歌舞雜技還算和諧,魔術總要被拆套路,至于戲曲......藝術價值最高、名家名段最多,但好像......沒人關注?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春晚戲曲的那些事兒~
一些舊事
1983年第一屆春晚開播,節目多是觀衆點播。
那一年,戲曲類一共有5個節目。索寶立、牟玄甫對唱黃梅戲《天仙配》,馬長禮獻唱了京劇《空城計》,李維康表演《霸王别姬》,扮演的虞姬我見猶憐。京劇大師袁世海則表演了一段長達14分鐘的《坐寨盜馬》。李谷一還與他合唱了一段《牛臯招親》,火遍全國。
李維康《霸王别姬》
李谷一、袁世海《牛臯招親》
從1983年到1985年,戲曲節目平均占到30分鐘以上。1984年更是出了8個節目,共45分鐘,幾乎都是名家整段演唱。
随着春晚越來越有編排、設計,戲曲節目的形式也更為多樣。
1991年是一個峰值。
這一年共有8個戲曲類節目。除了京劇聯唱以外,還引入了蘇州評彈、桂劇等地方戲曲,編排了少兒戲曲聯唱(表演的小朋友都不滿10歲)。
少兒豫劇《花木蘭》
蘇州評彈《蘇州勝江南》
這一年,出現了第一首專為春晚寫作的戲歌,戲曲演員參與了開場歌舞表演。
專為春晚創作的戲歌
福祿壽三星昂揚唱道:振興我中華精神
另一個節目《梨園彩虹》,則是一場十分“前衛” 的戲曲時裝表演。模特們的衣服背面可以連成臉譜。
張強、劉小娜、陳蕾、張咪《梨園彩虹》
1991年,戲曲元素被用來編成了小品。閻肅、江則理創作的戲曲啞劇小品《洞房花燭夜》搬上舞台,觀衆在演員全程無聲的情況下欣賞着演員的身段和絕活。
白淑賢、張寄蝶《洞房花燭夜》
1991年甚至還出了一個英語京劇,叫《打瓜緣》。演員全程真的使用英語念白,這恐怕是史無前例。
侯丹梅、張藝能、陳少雲、郭欣榮《打瓜緣》
看早年的春晚,總能發現不少“彩蛋”。人的軌迹實在是奇妙。
比如,黃梅戲演員馬蘭,從1984年就登上春晚。她是《西遊記》裡唐僧的母親,後來嫁給了大她16歲的餘秋雨。她最後一次登上春晚是2005年,飾演賈寶玉。
1984年,馬蘭演唱黃梅戲《女驸馬》等
2005年,唱的仍然是黃梅戲《女驸馬》
軍旅歌唱家劉斌(就是唱《當兵的人》那位),曾經也是京劇演員,1986年就作為“小鮮肉”上春晚,唱了一出《紅燈記》。另一位演唱者是首屆梅花獎得主、京劇屆的“大魔王”李維康老師。
劉斌、李維康《紅燈記》
歲月是把殘忍的刀
1992年,陶慧敏參加了戲曲歌舞《廟會風光》的演出,并演唱了一段優美的越劇。1989年,她因電視劇《楊乃武與小白菜》走紅全國。而她最近被年輕人熟知,則是因為參演《人民的名義》,試驗祁同偉的老婆梁璐。
1992年,戲曲歌舞《廟會風光》
1998年,彭登懷在春晚《梨園風采》中大展川劇變臉絕活。2000年,他收劉德華為徒,同時還出演了李亞鵬版《笑傲江湖》的青城派掌門餘滄海,受到金庸大贊。
1998年春晚變臉
青城派掌門餘滄海,演的太好以至于童年陰影
新一代
1996年春晚,年輕的于魁智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在戲曲節目《行雲流水》中打頭陣,唱了一首《三家店》,講的是。與他一同表演的,還有梅葆玖、趙葆秀、李維康、耿其昌等大家。
而在這之後的20年裡,他都會是春晚的常客。
1996年,于魁智第一次上春晚
于魁智老師恐怕是目前觀衆認識度最高的京劇演員了,除了演唱功力強大以外,英俊的顔也是重要原因。
1998 還是小鮮肉
2011 依然帥氣
扮上是這樣(1999)
這樣 (《響馬傳》,1997)
扮cp是這樣(2010)
以及,常年站C位(2003)
于魁智一共上了19次春晚。而與他同輩的戲人,也陸陸續續的成為春晚的主力。其中,孟廣祿登台了17次,袁慧琴13次,李勝素12次,李軍7次。
這是盛況,也不是盛況。
這一代戲曲藝術家面臨着市場日益萎縮的局面。而表現在春晚上,就是時間的壓縮。
從1998年開始,戲曲節目再也沒有超過2個。2005年開始,戲曲節目固定為1個。唯一的例外是2015年,這一年既有常規的《梨園芳華》,還多出一個節目,那是羽泉和于魁智合作的《奔跑》。羽泉演唱了著名京劇唱段《三家店》,于魁智則演唱《奔跑》。有觀衆表示,這成為了他們的一次心理陰影。
2015,于魁智、羽泉《奔跑》
與此同時,完整的唱段越來越少,它們被截取成一小段、甚至一句話,由不同的人演唱,然後整合到一個節目中,以适應時間緊湊的需要。
2000年的時候,戲曲節目的表演時間已經由80年代的30分鐘以上,降低到了10分鐘。2008年以後,總時長甚至更低,已經降到了6-9分鐘。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展示豐富的戲種和唱段,隻能是學習《情歌王》,一人一句串着唱了。
目前,春晚的戲曲節目,形式已經相對固定。大概就是京劇和各種地方戲曲的大聯唱,題目則為盛世梨園、梨園芳華一類。個别時候會有故事線,例如用《西遊記》、《紅樓夢》的故事把戲曲串起來。
頗受好評的一次,是2014年的《同光十三絕》。順便一提,今年春晚獻唱的青年藝術家王越、杜喆也參與了當年的這次表演。
《同光十三絕》,畫中所繪皆為
同治至光緒年間馳名京師的名角兒
當年的節目也如這幅畫一般,群英聚會
并且服裝、舞美都很良心
戲曲節目趨于固定和成熟,自然面臨許多瓶頸。
一是形式單一,每個唱段不突出。
二是重複率高。
戲曲名段在春晚的重複率恐怕僅次于《難忘今宵》。
《四郎探母》一共被演唱了11次,僅其中的一折《坐宮》就有9次。講包公鍘侄子包勉的《赤桑鎮》和包公斬陳世美的《鍘美案》也分别演唱了9次。女性唱段,最多的則是《鎖麟囊》。豫劇方面,最多的是《花木蘭》。越劇最多的是《紅樓夢》和《梁祝》。黃梅戲則是《天仙配》。
從内容來看,有23個都屬于北宋楊家将的故事,21個關于包拯(改編自三俠五義等文學作品),13個來自隋末瓦崗寨故事,10個來自于三國演義。同時也囊括了我國主要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如梁祝、天仙配、紅樓夢、白蛇傳等。
雖然觀衆喜歡聽“名段”,但也不能年年都如此。
于是導演組也嘗試過一些創新。上文的《奔跑》就是代表之一。再比如2012年的《戲迷一家親》,完全采用素人演唱,反響不錯。
李澤沛《徐策跑城》(2012)
超級萌的小朋友
另外一次大的創新發生在2013年。這一年,唯一的一個戲曲節目大膽采用了“中外合唱”的形式,由加拿大孔子學院學生 托馬斯 和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合唱《智取威虎山》。
你可能猜到了......這位藝術家還是......于魁智老師。于魁智老師依然字正腔圓、風度翩翩,托馬斯則是以歌劇的唱腔唱出了《智取威虎山》。觀衆的反應頗為兩極化。有人表示歌劇 戲曲十分新穎,也有人表示這樣組合十分詭異。
于魁智、托馬斯《智取威虎山》(2013)
總之,從這之後,春晚的戲曲節目就又回到了經典的大聯唱。
這屆春晚
今年也是如此。
狗年的《盛世梨園美》,同樣也是戲曲聯唱,以京劇為主,加上越劇、贛劇、豫劇。京劇則包含了一段花臉、一段老生和一段青衣。同時,京劇采取了老人帶新人的方式,一帶多、二帶多的演唱。
花臉是由孟廣祿和楊赤領銜。
孟廣祿、楊赤、王越、方旭 《大賜福》(2018)
孟廣祿老師從1995年起就上春晚了。正如上文所示的統計,他上春晚的次數一共17次。僅次于于魁智老師,排名第二。
孟老師的真身是這樣:
但因為唱花臉,他的鏡頭實際很多是這樣的......
1997,扮周處
2007,扮天王
最多的是包拯,一共扮了7次
hhh,畢竟人家是花臉...
2005年扮了一次薛蟠,顔值上去了,但唱的還是包公的故事。
《守歲大觀園》(2005)
2010年可以說是巅峰了。
這一年孟老師又扮了一次薛蟠,紅配綠的服裝非常抓眼,并唱出了“百花苑中任潇灑”、“願得萬花都留下,我一朵一朵一朵一朵帶回家”、“學一個蜜蜂兒,我探蕊求花” 的 “開車之作”,把薛蟠演得惟妙惟肖。
《紅樓贊花》(2011)
另一位花臉唱将楊赤,則是袁世海先生的得意弟子。一件趣事是,2004年,他扮魯智深唱《野豬林》,觀衆紛紛懷疑啤酒肚的真假。
本尊(2002年,第一次上春晚)
2004年春晚唱《野豬林》
領銜“青衣”的李勝素,目前是京劇界領軍的名角,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梅派傳人。因為常常和于魁智老師一起演出,收獲了很多cp粉。
李勝素、姜亦珊、張馨月、劉京、馬佳
《天女散花》(2018)
李勝素《穆桂英挂帥》(2014)
于魁智、李勝素《坐宮》(2006)
最後,領銜“老生”的李軍,出身梨園世界,也是梅蘭芳京劇大賽金獎得主,江湖人稱“李沒準兒”。
李軍、張建峰、杜喆、馮冠博、李博
《碧海丹心戚繼光》(2018)
準叔從1998年開始上春晚,1999、2000、2002、2003年均有表演,之後十餘年不曾出現。2017年重回春晚舞台,帶領杜喆、張建峰、馮冠博、李博等青年京劇演員獻唱,今年基本也是原班人馬。
1998年,李軍第一次上春晚
扮相十分俊秀(2000年春晚)
但令人遺憾的是,一些往年出現的京劇名角,如袁慧琴、遲小秋等人,今年均未上台。而觀衆熟知的越劇、豫劇演員也未出現,新老的更替正在上演。(補充一句,京劇上台的這些所謂“年輕演員”,多是70、80後,比起娛樂圈的小鮮肉們,完全也算前輩了。)
而從唱段來看,越劇的《觀魚》屬于名段,但啟用的是青年演員。贛劇是第一次上春晚。而京劇方面,往年春晚最熱的京劇選段,今年都未入選。
缺少名家、名段,戊戌狗年也許是春晚戲曲的又一個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