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溫州新聞網
梅溪書院
王十朋紀念館
抄手硯
溫州網訊 宋代溫州文風鼎盛,号稱“東南小鄒魯”。南宋學者真德秀為徐鳳撰寫墓志時寫了“溫多士,為東南最”。
溫州博物館館藏的衆多文物中有一方殘硯,雖有殘缺,卻十分珍貴,因為這是宋高宗禦賜王十朋的三十六星柱抄手端硯。
王十朋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學者、文學家和教育家,樂清曆史上唯一的狀元。如今,走進樂清市淡溪鎮梅溪村,幾乎随處可見狀元文化元素:梅溪書院、狀元手植樟、王十朋紀念館……
今天,我們帶您從這方殘硯出發,一起尋秘傳奇狀元王十朋的故事。
■前世傳說
一方殘硯
竟是宋高宗禦賜之物
這方長方形硯,長18.2厘米、寬11厘米、厚6厘米,是一方抄手硯。抄手硯,也稱插手硯,是宋代最有特色、存世最多、款式變化最多的硯台形制。
這方殘硯的石色紫而微赤,石質堅硬細膩。硯背有36個參差不齊的星柱,頂端露“石眼”如繁星。前眉刻篆字禦銘:“體端厚兮靈化成,羅星數兮煥文明……”和“紹興宸翰”等印。右側刻王十朋楷書:“紹興丁醜三月二十一日集英殿賜第,特賜禦銘寶硯,恭作硯頌,并詩一章,有序……”
溫州博物館研究院伍顯軍介紹,根據杭州丁立誠《小槐簃文存稿》的記載,可知清初杭州趙氏小山堂是此硯有文字記錄的最早藏家,趙氏之前無可考。“小山堂”藏書樓主人即趙昱(1689年~1747年)、趙信(1701年-?)兄弟。二人均精于校勘,每得一異本,必抄存并為之跋。好友全祖望謂其“浙中藏書之富,必以仁和趙征君谷林為最”。
然而,這方禦賜銘寶硯在杭州曆經“庚辛之劫”之後,不知去向。清光緒五年(1879年),該硯又突然出現,乃是韓鶴軒監督兵士疏浚南湖鋤地而得,但已碎為二段。此時,距離趙氏小山堂收藏該硯已有130來年。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杭嘉湖道台李輔耀從韓鶴軒手中收得此硯庋藏,視同異珍,甚至将自己的書齋改名為“宋硯齋”。上世紀五十年代,溫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負責人之一方介堪多次赴杭州,通過孫孟晉從杭州李氏後裔處征得此硯。
兩宋時期
溫州學者達240多人
伍顯軍介紹,唐宋時期,美麗的溫州山水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觀,富有靈性的佛道氣象使東瓯文化呈現“先佛後儒”的文化現象。北宋慶曆年間,官府倡導興學,溫州形成了濃厚的讀書風氣,因此被稱為“小鄒魯”。南宋時期,溫州更是文風鼎盛。
王十朋在《梅溪後集》中寫道:“永嘉自元祐以來,士風浸盛,淵源自得之學,胸臆不蹈襲之文,儒先數公著述具存,不怪不迂,詞醇味長,鄉令及門孔氏,未必後遊、夏徒也。涵養停蓄,波瀾日肆,至建炎、紹興間,異才輩出,往往甲于東南”。南宋學者真德秀為徐鳳撰寫墓志時寫了“溫多士,為東南最”。 明弘治《溫州府志》曾記述宋代溫州文風之盛,“有得于鄉哲淵源者,有得于武夷講授者,義理之奧,經制之業,甲于天下”。
據孫诒讓統計,兩宋時期溫州學者達240多人,著作有600多部。南宋時期,溫州出的文科進士達1147人,其中文狀元就有6名,他們分别是泰順徐奭(大中祥符壬子榜)(1012年)、樂清王十朋(紹興丁醜榜)(1157年)、永嘉木待問(隆興癸未榜)(1163年)、永嘉趙建大(嘉定辛未榜)(1211年)、瑞安周坦(嘉熙戊戌榜)(1238年)、平陽徐俨夫(淳祐辛醜榜)(1240年)。
溫州博物館曆史廳展櫃裡也展示了一張列表,上面列舉了溫州曆代進士、狀元的數量、姓名等信息。
王十朋傳奇故事
以各種形式廣泛流傳
王十朋出生于樂清四都左原(今屬樂清市淡溪鎮),字龜齡,号梅溪,是樂清曆史上唯一的狀元。永樂《樂清縣志》記載:“左原山,去縣東北三十五裡。群山四處環繞,有田二千餘畝,居民悉包谷中。山有四景,曰梅溪、莼湖、左嶺、小雁蕩。”
王十朋是南宋愛國主義政治家、文學家、教育家、詩人、學者。宋孝宗皇帝對他淵博的學識和不朽的政績十分贊賞,在王十朋病逝前夕,對其進行表彰,授“龍圖閣學士”。王十朋去世後,宋孝宗又追封為“樂清開國男”,贈“左散大夫”,給予優厚的安葬待遇。21年後,宋光宗繼位,為紀念他的啟蒙老師,又于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贈王十朋“忠文”谥号。
王十朋博覽群書、通曉經史、為官清廉、勤政恤民。《宋史》本傳稱他“凡曆四郡,布上恩,恤民隐”,政績十分卓著。明永樂《樂清縣志》、明萬曆《泉州府志》、明嘉靖《江西通志》等均對王十朋的豐功偉績、詩文成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王十朋在民間影響也很大,他的傳奇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傳說,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宿儒名叫朱梅公,曾收王十朋為徒,把自己平生所學,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在王十朋上京趕考前,朱梅公為了讓他掌握更多知識,特意建造了一座圓桶形的書房,把自己收集到的天下文章全部都粘貼在圓房的闆壁之上,好讓他一一浏覽。之後,王十朋白天在書房裡不停地誦讀,夜晚在書房裡挑燈繼續誦記,半個月讀完了所有文章之後去趕考,憑借自己的才學一舉考中狀元。
除了口耳相傳外,王十朋的大量傳說故事還通過書籍、舞台戲劇、民間曲藝表演等形式在流傳,像是《荊钗記》說的就是王十朋的愛情故事。
另外,江心嶼的江心寺楹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相傳為王十朋所題。
■今生故事
樂清梅溪構建
“狀元”主題文化旅遊圈
樂清市淡溪鎮梅溪村是南宋狀元王十朋的故裡,擁有王十朋紀念館、梅溪草堂、狀元手植樟等曆史文化載體,是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村。村内環境優美,民風淳樸。
在梅溪村,随處可見“狀元”元素。“狀元手植樟-王十朋故居-王十朋紀念館-孝感井-硯池-寵示帖-梅溪草堂-代笠亭-龍王廟-童浴池-王十朋墓”,這是梅溪“狀元”主題旅遊線路。
其中,狀元手植樟就在王十朋故居門外,相傳一棵是王十朋親手種的,一棵是王十朋夫人賈氏種的,至今已經有850年曆史。梅溪村村委會主任王強說,樟樹是樂清市的市樹,這兩棵樟樹被評為溫州市十大古樹名木。王十朋紀念館是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溫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樂清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總體布局由外至内分為台門、大廳、回廊、景觀池、石橋、王十朋愛國詩詞書碑長廊和梅花詩碑園等。
梅溪草堂是王十朋32歲時創辦的,也曾稱“梅溪學館”“梅溪會趣堂”等名。王十朋與其二弟夢齡共同在此講學。如今村裡的梅溪草堂是201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梅溪草堂在修建過程中,根據史料和詩文記載,盡量還原梅溪草堂原貌。書齋、古亭、書館,拆舊建舊的建造方法,使整個建築盡顯滄桑感。
王強介紹,近年來,在鎮黨委的指導和支持下,梅溪村制訂村莊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圍繞“狀元小鎮”項目建設,深化推進融合發展,構建“狀元”主題文化旅遊圈。2020年,梅溪書院的建設項目在梅溪村啟動。梅溪書院起源于南宋狀元王十朋在其故裡創辦的梅溪書館,明清時曾在樂清城區重建,以傳承王十朋德業文章、振興樂清學風為己任,著名學者如徐炯文、徐德元、林啟亨、陳黻宸(瑞安籍著名教育家)、蔡保東等先後擔任書院山長,為樂清培養了大批學人,讓千年樂清的耕讀文化得以不斷積累和傳播。
在王十朋故裡梅溪村重建梅溪書院,對于弘揚新時代樂清人精神,促進傳統文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融合,擦亮文化金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曆史和現實意義。該項目初步預計于2023年2月初建成投用。
本文來自【溫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