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晚清圖畫展,眼明一見心自遠。 世間塵土今紛紛,吾當拂衣卧山雲。——劉伯溫
在我國曆史上,劉伯溫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人,他被譽為明朝張良一樣的神人。如今,他雖然去世已有百年,但留下的奇聞異事卻不勝枚舉。
劉伯溫早年曾路過一戶人家,因口渴便向一個女人讨要了一碗水喝。當女人将水端過來的時候,劉伯溫剛要喝,女人卻撒了一把谷殼放到裡面。對此,劉伯溫心中多少有些不滿意,但也沒有發牢騷。
可是,在多年之後,當劉伯溫知曉其中的深意後,他對自己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很後悔,直言女子有大智慧。那麼,這到底是怎麼樣一個故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
初遇農家女子劉伯溫,名基,字伯溫,他是浙江青田人。從小他就非常的聰明,12歲便考上了元朝的秀才,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神童。
閑暇之餘,劉伯溫還經常看一些天文地理、兵法數學等“雜學”,極大地開闊了他的眼界,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3歲時,學有所成的劉伯溫趕赴京城考試,以求科舉有名。衆所周知,古代因為沒有現代的交通那麼便利,出遠門都是靠着兩條腿。
同時,古人又沒有現在的地圖導航,所以也很容易迷路,劉伯溫便是如此,他走到半路便迷路了,在一個山溝裡繞了很長時間才出來。
話說,劉伯溫從山裡出來後,身體非常的疲勞,口還非常的渴。剛巧,他在山腳下遇到了一戶人家,于是便趕緊讨碗水喝。
招待他的是一位大嫂,她端給劉伯溫一碗水後,劉伯溫剛要喝,大嫂突然向裡面加了一些谷殼。看到這裡,劉伯溫多少有一些不高興,但因為實在太渴了,而且又是求人,他便将就着喝了。
因為有谷殼,所以劉伯溫喝水喝得很慢,在此期間他還與這個大嫂閑談了一些話,如此大嫂便了解到了劉伯溫還懂一些風水知識,便勞煩他給自己看一看風水。
因為之前發生的事情,劉伯溫心有芥蒂,本不願給大嫂看風水,但架不住大嫂的百般請求,便随手一指,給他指了一塊好地方,而後便走了。
棄元朝而從朱明後來,劉伯溫來到了元朝大都,并順利參加了科舉考試,毫無意外地考中了進士、入朝為官。可是,元朝的官場太黑暗了,劉伯溫不願與之同流合污,一氣之下就辭官回家了。
多年之後,百姓因不滿朝廷的壓迫紛紛揭竿而起,以朱元璋為首的起義軍便是其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他不斷擴大自己的地盤,在占據南京之後,又向浙江一帶發展。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朱元璋聽聞“浙江四賢”的大名,尤其對神機妙算的劉伯溫很青睐,他就派人将劉伯溫請到自己身邊來輔佐自己。
在那些年裡,劉伯溫給朱元璋出了很多好點子,可以說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最終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勁敵,為大明朝的建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俗話說得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深知這個道理的劉伯溫,在大明朝成立之後便想要辭官回鄉,以保全自己的身價性命。
建國之前,朱元璋對劉伯溫很其中,因為他神機妙算、奇謀百出。建國後,他則對劉伯溫很忌憚,生怕他對自己有二心。當劉伯溫提出辭職時,朱元璋直接答應了,就這樣劉伯溫便回歸青田老家去養老了。
再見當年的大嫂辭官之後,劉伯溫坐着馬車一路南下,巧合的是,路剛走一半的時候,他又再次來到了當年迷路時讨水喝的地方。隻是,與早前相比,那裡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眼看去,農舍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很漂亮的莊園,位置隻好是當年他随手一指的地方。正在劉伯溫心裡琢磨的時候,莊園内走出一位婦人,剛好就是那位大嫂。
看見劉伯溫後,大嫂先是一愣,随即便想起了兩人多年前的一面之緣。同時,大嫂還認為正是劉伯溫多年前給她看的風水寶地,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高興之餘,大嫂又将劉伯溫請入了家門,而此次招待他的不再是一碗帶有谷殼的涼水,而是稍微上檔次的茶水。見此,劉伯溫便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
他對着大嫂說到:“當年我找您讨水喝,您為什麼要在水裡撒秕谷殼呢?”聽到這番話後,大嫂笑了一聲便回答說:
當時,我看你走得滿頭大汗,身體肯定很熱,而我們的水又比較涼,如果直接喝下去肯定會生病。我向裡面加一些谷殼,會延緩你喝水的時間,這樣你就不會生病了......
聽到這樣一番話後,劉伯溫頓時感到非常的慚愧,因為他當年給大嫂所指的“風水寶地”根本就是随手一指,而大嫂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
另外,劉伯溫自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連大嫂說的道理都想不明白,這也是他愧疚的原因。思及此,劉伯溫稱大嫂有大智慧,自己實在是不及,還錯怪了這麼多年。
此番言談過後,劉伯溫便離開了那裡,直接走了。後來,因為時局的需要,朱元璋又将劉伯溫請回了朝中,擔任禦史中丞。
隻是,此次回歸朝廷,朱元璋依然是将他視為一把刀,讓他胡惟庸、李善長等人自相殘殺,相互制衡。洪武八年,朱元璋借胡惟庸等人的手,對劉伯溫下了毒手——下毒。
就這樣,在被朱元璋擺了一道後,深知其中原委的劉伯溫,再次選擇辭官歸隐,但回去不久後便毒發身亡了,一代傳奇劉伯溫與世長辭。
話又說了回來,從劉伯溫與大嫂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聽偏信,有時候自己眼睛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實的。
隻有多看、多聽、多問、多想,才能避免誤入歧途、鑽牛角尖,讓幫助自己的人不寒心。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