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地寒,花朝節後,餘寒猶厲”中的“花朝節”,就是我們要說的花朝。
和曹公虛構的為百花餞行的“芒種節”正相反,花朝節為慶賀百花生日而生。根據氣候差異,各朝各地的時間有所不同,比如唐代在農曆二月十五日,宋代二月二日、十二日都有。每逢過節,皇帝祭花神、勸農桑、宴群臣;文人吟詩作賦;百姓賞花出遊,堪稱盛極一時的春日佳節。
在現代,花朝節存在感小得可憐,不過放在唐宋明清,這是皇帝也要在乎的節日。它的到來意味着數九寒冬中最冷冽的日子已經過去,和風煦暖,柳枝抽生。
《紅樓夢》二十七回裡,體現了兩個重要的花朝節節俗,其一便是“賞紅”:花朝節這一天,民間的女孩們會剪彩帛、彩紙貼在花木的枝莖上,或是做成小旗插在花盆中,祈求天氣晴和,給花祝壽。這一習俗可以追溯到晚唐崔元微為了保護百花的故事,清代畫家改七芗有《菩薩蠻》描寫賞紅的景象:“……幡影小紅闌,銷魂似去年。春人開笑口,低祝花同壽。花語記分明,百花同日生。”
第二個節俗,是“撲蝶”。花朝節有個别名,叫“撲蝶會”。這是一項延續百年的經典娛樂活動,以春暖花開、惠風和暢時為佳,遊人三三兩兩,或置酒園亭,或嬉遊郊外,撲蝶取樂。且說“芒種節”裡大觀園的女孩們玩耍時,獨獨不見黛玉。寶钗自告奮勇去尋,往潇湘館去時,見寶玉進去,便抽身回來,打算找别的姊妹。這時,出現了“黛玉葬花”之外的名場景,“寶钗撲蝶”。
《紅樓夢》二十七回裡,還有兩個沒有仔細提到的花朝節節俗。分别是祭花神和賞百花糕。
花朝節興盛于唐宋、延續于明清,在清末民初逐漸衰落,如今已鮮為人知。去年,有人提議複原花朝節,一些民間團體穿戴起傳統服飾,在這一天踏青郊遊。
節俗的淡去,并不妨礙人們感知春天。回暖的溫度,悄然冒出的花蕾,一切都讓人蠢蠢欲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