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張靜】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讓韓國企業大呼上當。韓國《亞細亞經濟》9月4日報道稱,美國總統拜登将其8月簽署的《通脹削減法案》評價為“美國的勝利”,但這種勝利是以韓國,特别是韓國汽車産業的受損作為代價的。韓國政府和汽車業界對此感到十分氣憤和尴尬,因為這距離韓美首腦會晤并“氣氛融洽”共同宣布建立“經濟同盟”僅僅過去3個月。
由于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僅為“在北美最終組裝”的電動車提供每輛最高7500美元的退稅補貼,韓國電動車企業預計會受到嚴重沖擊。韓國YTN電視台9月4日報道稱,今年上半年在美國電動車市場占據第二位置的韓國車企,随着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通過被排除在補貼範圍之外,很可能導緻韓國電動車在美國銷量驟跌,而美國電動車将在本土市場一家獨大。作為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最大受害者的現代汽車集團,在今年5月拜登訪韓時宣布100億美元的大規模對美投資計劃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曾表示《通脹削減法案》會對韓國有很多有利之處。
報道稱,今年上半年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在美國市場共銷售3.3萬輛電動車,市場占有率9%,僅次于特斯拉。今年5月拜登訪韓時還表示:“美國不會讓現代汽車失望”,但現實卻是相比對同盟國的“關照”,美國認為優先滿足自己的制造業和就業崗位更加重要。由于韓國政府出面解決該問題困難重重,相關負擔隻能由企業承擔。
“美國歧視韓國産汽車已經原形畢露”,韓國《首爾經濟》4日的報道稱,美國實行《通脹削減法案》後,韓國大企業在美國市場的不确定性大幅提高。就在韓國政府沉醉于“韓美價值同盟”的美好詞彙時,美國則徹底維護本國利益。現在到了韓國政府和企業“刻骨銘心”這一教訓的時候了。
“放棄中國市場幫助美國重組供應鍊,美國卻在韓國背後插上了一刀。”《韓民族日報》9月5日報道稱,美國制定《通脹削減法案》讓韓國感受到背叛。正如彭博社此前報道所指出的那樣,尹錫悅政府自5月上台以來,一直積極響應美國傾注心血推進的“供應鍊重組”,積極參與“印太經濟框架”和“芯片四方聯盟”,但最終還是遭到了美國的背叛。
在深感美國“背叛”之際,要求強化中韓供應鍊合作的聲音在韓國不斷出現。韓國《中央日報》9月3日刊登韓國中國經營研究所所長樸勝贊的文章稱,最近4個月韓國連續出現對華貿易逆差并非偶然,上半年韓國對華貿易5448個項目中逆差項目3835個,占比70.4%。這意味着,未來中韓貿易格局和結構的變化極有可能加速。原因和背景可以概括為三大類。第一,随着中國迅速擺脫勞動密集型産業,韓中兩國過去以加工貿易形式出現的貿易結構正在萎縮。第二,随着中國本土化戰略中長期總體規劃的日益成熟,韓國精密設備(如計算機和精細化學品)等高附加值産業的出口對中國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很大。第三,韓國對中國原材料、零部件等中間産品和貨物的進口極有可能增加。特别是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中國制造”消費品和中間産品将加速進口。因此加強中韓供應鍊合作也迫在眉睫。
文章認為,首先,韓國需要選擇并專注于高附加值産業領域,這離不開政府的統一引導和企業的支持。同時要在成長性産業領域打好基礎,實現中韓兩國供應鍊結構互動。其次,需要“先發制人”地應對中美摩擦加劇帶來的蝴蝶效應。最後,韓國應該通過創新而不是“技術競争”來維持對華競争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