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宋黎勝 記者 吳朝香
60多歲沈大伯(化名)患上了一種“怪病”,胸悶伴發熱,延綿3個月,輾轉多家醫院束手無策,越來越嚴重。
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内科,經抽絲剝繭發現,大伯得了兇險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率最高可達30%;進一步追蹤更令人吃驚,因其“撸貓”被抓咬傷沒在意,讓少見的病菌趁虛而入,直搗心髒。
少見病菌鑽入心髒,威脅生命
“我究竟得了啥病呀?”沈大伯躺在病床有氣無力、喘着氣問。3個多月前,大伯反複胸悶伴發熱,體溫長期在37.5至38.3℃間波動。剛開始,大伯活動時出現胸悶氣急,走不動路,如今躺在床上也這樣,還伴有頭痛、乏力、咳嗽咳痰等。輾轉當地多家醫院診治,病情卻難以遏止。
經推薦,大伯來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内科。經驗豐富的主任醫師錢琳豔聽診時發現其心髒有雜音,主動脈瓣區可及舒張期歎息樣雜音,考慮瓣膜心髒病。超聲結果令人吃驚,患者心髒主動脈瓣膜上有一團15X7毫米贅生物,因贅生物牽絆導緻瓣膜關閉不全。發熱、新出現心髒雜音、瓣膜贅生物……臨床表現及檢測結果鎖定一種兇險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因細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等)感染所導緻的心髒瓣膜或心室内膜的炎症。”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介紹,常伴瓣膜贅生物,裡面包裹着大量的微生物病原菌,破壞力極強,多發生在有先天性、風濕性、瓣膜術後的基礎心髒病或有手術病史的患者中。據統計,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病死亡率最高可達30%。
與撸貓破皮沒處理有關
“明确緻病病原體才能對症施治。”然而,揪出隐藏很深的緻病病原體難度出乎專家們意料:老伯既往并無心髒病及手術病史;入院後抽取了3次血培養均提示陰性;多次複查血常規、PCT感染指标也都正常;常規抗感染治療效果不明顯……錢琳豔主任等立即轉換思路,采用宏基因組測序mNGS進一步追蹤緻病病原體。元兇終于浮出水面,患者心髒裡的病菌為一種名為“漢氏巴爾通體”的病原體,而這種病菌主要存于貓身上。
原來,大伯1年前領養了1隻流浪幼貓。期間,喂食貓咪、同吃同睡,也曾被貓抓傷,并未重視,後傷口愈合。醫生據此推斷,大伯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很可能與其長期“撸貓”、被抓咬後感染了巴爾通體。
經多學科會診讨論後,接下來針對巴爾通體進行抗感染治療,并施行早期主動脈瓣置換手術。與此同時,将切除的心髒瓣膜組織進行病理及mNGS測序,進一步确診了“漢氏巴爾通體感染性心内膜炎”。據介紹,這種情況很罕見,連見多識廣、從醫二三十年的醫生也是第一次遇到。
經醫護人員半個多月精心診治,大伯體溫終于恢複正常,胸悶氣急等症狀也明顯好轉。
夏天是寵物抓咬傷高發季
“巴爾通體是G-短小杆菌,常規細菌培養難以生長,病原體主要存在于貓的口咽部,尤其是幼貓和新領養的貓。”王利宏主任介紹,漢氏巴爾通體是引起貓抓病最常見的病原體,主要是通過跳蚤、虱子等體外寄生蟲進行吸血傳播,人群普遍易感。
“當人被貓抓傷或者咬傷時,可緻漢氏巴爾通體從貓傳播給人,随着感染的播散,感染到心髒内膜。中老年免疫力低下,尤其是男性,更容易引起漢氏巴爾通體感染性心内膜炎,該病發病率占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3%左右。”
王利宏主任提醒,雖說撸貓抓咬傷引發漢氏巴爾通體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小概率案例,但應引起我們充分重視。尤其在夏日,是貓貓狗狗等寵物抓咬傷高發季,在愛護寵物同時,應做好動物防疫及自身防護工作。一旦被貓抓咬後不可掉以輕“心”,如有不适,及時就診并告之被抓咬史。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