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學語文課本上,我們都學過《嶽陽樓記》,它是北宋政治家和文學家範仲淹的作品。此外還有《滄浪亭記》也很有名,作者也是北宋政治家,名叫蘇舜欽。有意思的是,範蘇二人還是好友,并且他們能寫出名篇,完全是因為蘇舜欽賣了一次廢紙破爛……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片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蘇舜欽是四川中江縣人氏,于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考中進士,後來步入仕途,曆任縣令,評事和監進奏院校理,也算是一路順風順水。範仲淹是蘇州吳縣人氏,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先後擔任縣令和知州,最後官至樞密副使,相等于副宰相。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樞密使(宰相)叫杜衍,并且他還是蘇舜欽的老丈人,就這樣蘇舜欽也結識了範仲淹,并且他對範仲淹也一直很仰慕。在日常的生活中,蘇舜欽和範仲淹的關系也很不錯,二人雖然在年紀上有差距,但是很多想法和見解都很一緻,因此在朝政上蘇舜欽也都支持範仲淹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所以史學家将他們稱之為“改革派”。然而,蘇舜欽畢竟年輕經驗不足,政治敏銳度也欠缺,沒有及時發現潛伏在身邊的危險——守舊派。
北宋朝廷守舊派的代表叫王拱辰,他是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時期是三朝元老,在王拱辰擔任禦史中丞期間,就經常和範仲淹等人政見不和,因此他們兩派也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在私下裡,王拱辰一直想找機會除掉改革派,但始終沒有好的時機,直到一年中秋佳節他偶然得知蘇舜欽在府上宴請,同時還有範仲淹,歐陽修和梅堯臣等十多個人參加,并且他們也都是所謂的“改革派”。
王拱辰再派人暗中打聽,還發現蘇舜欽宴請的費用有蹊跷,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讓王拱辰抓住了他的要害。據蘇舜欽後來在文章中提到,他當時宴請賓客的時候發現家裡錢不夠,于是就從書房裡找出來一大堆廢紙舊書,并且裡面還夾雜了一些不要的舊公文和奏折,然後讓府上管家去街上都賣掉換錢買點酒菜。其實,在北宋時期賣廢紙舊書補貼家用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關鍵蘇舜欽賣的還有舊公文和奏折,因為朝廷規定這些東西賣的錢隻能充公,而不能私用,不然就是貪污。
幾天之後,蘇舜欽賣舊公文和奏折宴請的事情就被王拱辰知道了,如果是換做其他人王拱辰或許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對于蘇舜欽這些守舊派來說,王拱辰認為這是除掉他們的好機會。于是,王拱辰上奏仁宗皇帝彈劾了蘇舜欽,以及參加宴請的所有人,原本仁宗皇帝也不想懲罰蘇舜欽,但是王拱辰卻輪番上奏彈劾,并且還拉來了其他的大臣一起彈劾蘇舜欽,最終仁宗皇帝沒辦法隻好将蘇舜卿等人革職查辦。數月後,蘇舜卿被判監守自盜,貶谪蘇州永不得錄用為官。
最倒黴的還是範仲淹,他也受到牽連被貶湖南,也就在這裡他寫下了著名的《嶽陽樓記》,開篇便是“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并且還有很多流傳至今的名言佳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也都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不過,範仲淹後來依然得到任用,官至中書令和魏國公,也說明了其确有才能。
與範仲淹相比,蘇舜欽可就斷送了仕途之路,不過他在蘇州的江南水鄉倒也自在,後來還買下了一座園林,經過修整打理後命名為滄浪亭,也寫下了一篇《滄浪亭記》,開篇寫道“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吳中,始僦舍以處……”。滄浪亭不僅成了蘇舜欽一處歸所,也更是他内心安甯的源泉,在這裡沒有絲竹亂耳和案牍勞形,也讓蘇舜欽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和思考。另外,在蘇舜欽之後滄浪亭成了著名的江南園林,《滄浪亭記》也被更多人知曉,直到現在也傳唱不衰。
這就是《嶽陽樓記》和《滄浪亭記》背後的曆史,如果小編今天不說或許很多人還不知道,也更不會有人想到竟源于一次“賣破爛”事件,或許這就是曆史的巧合性吧,真的令人心生感慨。
參考資料:
《宋代官員經濟犯罪和防治研究》作者:韓瑞軍,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