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89年前,在濟南任教的著名作家老舍,寫下了著名的《濟南的冬天》。
1月8日,雪後初霁的濟南,“濟南的冬天——老舍先生城市印記展”在濟南膠濟鐵路博物館開展,此展是紀念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的收官展,展出了老舍先生各類作品、外文版著作近200種,及手稿信劄、文獻圖片等,其中有不少和濟南這座城市有關。
老舍與濟南,不僅是《濟南的冬天》
2020年的第一場雪悄然來臨,1月8日,午後暖陽下的濟南膠濟鐵路博物館,因為“濟南的冬天——老舍先生城市印記展”而生動起來。這樣的情形,再現了老舍先生在《濟南的冬天》所描述的那樣,“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着陽光,暖和安适地睡着,隻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此次展覽由膠濟鐵路博物館、山東(聚雅齋)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共同主辦。據悉,老舍與膠濟鐵路很有淵源。1930年至1937年,他分别在濟南的齊魯大學和青島的國立山東大學任教,通過膠濟鐵路往來其間,其中在濟南生活了四年有餘,期間創作的散文《濟南的冬天》廣為流傳,還入選了中學教材,“《濟南的冬天》不僅僅現在入選語文課本,早在1936年,《濟南的冬天》就入選了當時的國文課本。”展覽組織者、收藏家徐國衛介紹。
這場展覽得到濟南文史界的響應,著名表演藝術家薛中銳、著名文學評論家宋遂良等到場觀展。著名表演藝術家薛中銳說,老舍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語言大師,“我們戲劇人對老舍先生有特殊的感情,他寫的戲劇台詞太精粹了。”著名文學評論家宋遂良回憶說,上世紀60年代,自己曾經給老舍先生寫信請教文學問題,不到三天就收到老舍先生的回信,“他給我談到一些寫小說最難的事情等問題。”
徐國衛說,《濟南的冬天》讓更多人知道了濟南這座城市,但老舍與濟南不僅僅是這一篇《濟南的冬天》,他當年居住時間最長的住處即現在的濟南市南新街58号(原54号)的一所院子,就在這所普通的小院裡,老舍寫出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以及優秀短篇小說《月牙兒》《黑白李》和《斷魂槍》等,同時還寫出了一批諸如《濟南的秋天》《濟南的冬天》《非正式的公園》以及《趵突泉的欣賞》《濟南的藥集》等詠贊濟南風情的散文佳作。
老舍的女兒舒濟,也出生在濟南。對于這次展覽,舒濟專門來信祝賀、感謝,舒濟信中提到,“老舍先生深情的将濟南稱為他的第二故鄉,他曾在文章中比喻:濟南像在母親的懷抱中,冬天是溫暖的。”來信的落款是,“老舍女兒、濟南生人舒濟”。
不僅是文人,老舍在濟南拜師學武術
“濟南的冬天——老舍先生城市印記展”的展品中,一對古色古香的方凳引起了參觀者的好奇。徐國衛介紹,這對方凳由馬氏查拳傳人陳達捐贈,陳達的姥爺是濟南著名拳師馬永魁(字子元),1933年,老舍先生在濟南結識馬子元,并跟随馬子元學拳。後來老舍先生搬離濟南時,将家裡的一些生活用品贈給了馬子元,其中就包括這一對方凳。這也是老舍先生濟南時期留存下來的唯一的生活用品。
在“濟南的冬天——老舍先生城市印記展”的展品中,有一幅折扇的影印本,馬氏查拳傳人陳達介紹,1934年老舍曾贈送給自己的姥爺馬子元一把折扇,這把扇面上老舍用略帶魏碑意味的小隸書寫其随馬子元習武的經過。扇面上寫道:“去夏患背痛,動轉甚艱。勤于為文,竟日伏案,寔為病根。十年前曾習太極與劍術,以就食四方,遂複棄忘。及病發,謀之至友陶君子謙,謂:‘健身之術莫若勤于運動,而個人運動莫善于拳術。’遂薦馬子元先生,魯之名家也。初習太極,以活腰腳,繼以練步,重義潭腿、查拳、洪拳、六路短拳等,藉廣趣味,兼及槍劍與對擊,多外間鮮見之技。一歲終,已得廿餘套。每日晨起,自習半時許,體熱汗下,食欲漸增,精神亦旺。子元先生教授有方,由淺入深,不求急效,亦弗吝所長,良可感也。端陽又近矣,書扇以贈。書法向非所長,久乏練習,全無是處,藉示激感耳。廿三年端節前三日書奉。子元先生正教。舒舍予。”
老舍濟南學習武術的經曆,也影響了他的文學創作。1936年,老舍寫成短篇小說《斷魂槍》,濟南文史學者周長風認為,《斷魂槍》中塑造的“神槍沙子龍”,明顯有着馬子元的身影。“濟南的冬天——老舍先生城市印記展”現場,展出了一支馬子元當年用過的槍,槍杆已經換過,其他部分為原物,這杆槍是徐國衛在陳達的哥哥陳友雲家中找到的,至今還在使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