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劇又叫泡沫劇,這個詞彙最早的來源是歐美的電視劇,因為在晚間,電視台經常會播放一些有趣的短片,沒有什麼内涵,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笑一笑。在這些片段中常常夾雜着一些和肥皂有關的廣告,時間長了,大家都用肥皂劇來稱呼這一類短片。
在以後的時間裡,短片被一直不斷地拍攝,變成了我們現在每天都在看的電視劇。現在人們說的肥皂劇大概和以前的意思很接近,可最根本的意思還是有一些偏向貶義,帶有一些無聊的意味。
“純屬虛構”是怎麼來的?在我們觀看電視劇、電影、小說的時候,在故事的結局常常出現一排字,“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純屬虛構”意思就是戲劇創作帶有虛構性,情節并非完全真實。要是存在一樣的戲劇情節或者案例,隻是巧合。通過這來讓讀者知道,在看劇情時不要有太多的投入,以免造成偏激情緒。
那些虛構的電影、小說、電視劇或許每一位觀看的人都清楚那不是真的,但是為什麼又要在結尾的時候加上這麼一句話呢?
事實上,這一句話是從美國“漂洋過海”來的。美國是民主共和政體,法治國家,訴訟案件極其多,生活中一不留神自己就被告上了法庭。為了避免被災禍纏住,好萊塢電影大部分都在電影結束的時候,加上“本劇純屬虛構”這麼一行字。
因此,在以後的創作中,“純屬虛構”開始在世界範圍内被廣泛地采納使用。
福爾摩斯的原型是什麼人?大偵探福爾摩斯作為柯南·道爾小說裡面的主人公,真的有這個人嗎?事實上,福爾摩斯的原型是柯南·道爾的老師——約瑟夫·貝爾。
約瑟夫·貝爾
約瑟夫·貝爾是19世紀中後期的人物,是蘇格蘭愛丁堡大學醫學部的講師和外科醫生。日常情況下他在學校中授課,沒事的時候是一名私人偵探。他的觀察以及推理能力很強,常常協助警方偵破案件,《福爾摩斯探案集》裡的很多故事情節都出自貝爾自己經曆過的事情。貝爾一輩子解決了非常多的重大案件,每次把案子搞定後,他習慣一個人悄悄地躲在角落中,不喜歡炫耀自己,這一性格特點也和福爾摩斯一樣。1877年,貝爾挑出一個學生做自己的書記員,讓他陪同自己偵查案件,這位學生就是隻有17歲的柯南·道爾。
柯南·道爾
柯南·道爾畢業以後辦了一家小診所,可是幾乎沒有生意,因此他以為雜志社寫小說來掙錢。在創作的時候,他将老師貝爾寫成小說裡的“福爾摩斯”。1887年11月,以福爾摩斯為主角的第一部小說《血字的研究》出版,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福爾摩斯的原型不隻是貝爾一人,還有另一個原型名叫傑羅姆·卡米納達,一位19世紀末英國很有名氣的偵探,他因為頭腦冷靜、觀察敏銳以及推理嚴謹而出名。他的破案手段以及人生經曆和福爾摩斯存在很多一樣的地方,柯南·道爾在描寫福爾摩斯這個小說人物的過程中,可能也加入了卡米納達的事迹。
傑羅姆·卡米納達
卡米納達是一位真實存在的神探,在曼徹斯特市的警察局上班,後來也如同福爾摩斯那樣,以擔任“咨詢偵探”為職業。後來的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卡米納達成為全英知名人物時,正是夏洛克·福爾摩斯被塑造出來的時間。兩個人存在非常多的一樣的地方,很明顯,柯南·道爾假借了這一位真實人物的一些故事。”
和福爾摩斯一樣,卡米納達擁有一張非常龐大的人脈消息網,常常在一座教堂和線人碰頭。對于化裝術更是精通,曾把自己打扮為醉漢、職場精英等。他的觀察力非常好,被叫做“壞蛋的克星”,據說有一次憑借走路動作一下就看透一名竊賊,的确和福爾摩斯有一拼。
卡米納達一生裡抓到的罪犯多達一千多人,而且他還同邪惡慣犯鮑勃·霍裡奇鬥了20年,最後把他逮捕了。
英劇《神探夏洛克》劇照
柯南·道爾以兩個真實人物來塑造福爾摩斯的形象,一個是他的醫學老師約瑟夫·貝爾,另一個是著名偵探傑羅姆·卡米納達。他們的性格以及一生中的曆程都成為小說的素材,變為福爾摩斯的原型。
英劇《神探夏洛克》劇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