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彙泉集團怎麼樣?來源:科技日報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中,許多中小型民營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但實現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企業受到的沖擊就相對較小,甚至出現了新的發展機遇不少中小企業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賦能實現複工複産,化危為機事實證明,勇于擁抱科技變革的企業,更具有抗風險能力,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鄭州彙泉集團怎麼樣?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鄭州彙泉集團怎麼樣
來源:科技日報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中,許多中小型民營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但實現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企業受到的沖擊就相對較小,甚至出現了新的發展機遇。不少中小企業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賦能實現複工複産,化危為機。事實證明,勇于擁抱科技變革的企業,更具有抗風險能力。
“智慧大腦”的“機智”
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視頻與圖像識别、智能語音交互……人工智能正融入日常生活,帶動技術升級、推動産業轉型、促進社會進步。近日,在鄭州楊金科教園區金惠科技展覽廳,上演了一場“智慧大腦”秀。
一套集成了光源、相機、鏡頭、機械臂的“神器”正在有條不紊地抓取待檢測的物品,展現出過人的“機智”。“檢測精度達到0.09平方毫米,準确度大于99.99%,可以識别肉眼看不見的裂紋、沙眼、劃傷……”金惠科技資本運營中心總經理趙經緯介紹,這套系統是金惠自主研發的“基于機器視覺的工業制品表面缺陷智能檢測系統平台”,乍看好像隻是個機器人。而背後卻有一個強大的“學習型大腦”,包括操作系統和高性能服務器、硬件處理平台及基于深度學習、圖像處理的工業制品表面缺陷檢測技術,來引導機器人完成抓取、分揀、掃描等操作。目前,這套系統已在中原内配氣缸套生産線上成熟運用,大幅度提高了氣缸套檢測效率、準确度。該系統在格力電器鄭州分公司法蘭檢測線上應用後,将原來0.3%的漏檢率降為0.0003%,質量事故發生率也降為人工檢測的千分之一。
“我們在國内最早從事圖像智能識别技術,剛開始應用在網絡内容安全監測領域,主要是自動鑒别、攔截含有不良信息的圖片。目前承擔的中國移動不良信息審核業務,一天能攔截8000萬張問題圖片。”趙經緯介紹。
數字化轉型最終目的是價值創造
前不久,河南省副省長霍金花在鄭州高新區對鄭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和豬八戒網一站式創新服務平台等高新技術企業調研,勉勵相關單位和科研人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條件下抓好複工複産,用“智慧大腦”為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制造業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之一。河南省制造業龍頭企業已開始在人工智能上布局。在洛陽,中國一拖已發布國内首台無人駕駛拖拉機并下地試驗,融合了北鬥導航系統、智能汽車、車聯網和無人戰術平台等先進技術,耕作誤差控制在2.5厘米以内。在鄭州,宇通客車研發的無人駕駛智能公交車已在鄭東新區智慧島運行多日,運用L4級自動駕駛技術,構建了一整套5G智能公交系統解決方案,實現了“車—路—網—雲—法”一體化協作。
“人工智能正成為引領産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我們将加快發展新一代智能制造,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關鍵制造裝備領域融合應用,推動智能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等應用,建設一批智能生産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河南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省已出台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行動方案,河南制造業将以“智能制造”為引領,深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提出,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賦能中小企業,助力中小企業疫情防控、複工複産和可持續發展。
但我們應該看到,目前很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還面臨一些瓶頸,主要就是“價值創造不足”。專家提醒,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在做數字化轉型,但千萬不能忘記,最終目标是為了創造效益,而不是單純為了追求技術。對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處還在于,現階段不得不接受互聯網巨頭提供的數字化轉型工具,但等到其自身做大後,可能會遇到壁壘。企業大數據應用專家趙興峰提出:一方面向内提升,打破企業内部信息壁壘和流程壁壘,為内部賦能;另一方面向外延伸,推動供應鍊和生态合作夥伴共享信息、資源和創造力,為整個産業賦能。
大數據是硬核支撐
此間專家指出,“如果把整個技術想象成一個人,AI是大腦,物聯網是神經末端,雲是身體的軀幹、肌肉和血管,大數據就是血液與氧氣”。突如其來的疫情,既是一堂生動的大數據全民科普課,更按下了用數字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快捷鍵”。
3月31日,河南省大數據中心揭牌。河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強在揭牌儀式上提出,要把它建成全省數據歸集彙聚的總倉庫、數據共享交換的總通道、數據治理清洗的總平台、數據規範标準的總策劃和數據安全開放的總閘門。這意味着,對河南而言,以大數據中心揭牌為節點,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抓住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賦予的機遇,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事實上,近年來,河南全面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推動5G商用,加快發展“互聯網 ”産業,用“大數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借“數”調結構、促轉型,數字經濟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互聯網 政務服務”對接好人民的美好生活新期盼,“數”起“雲”湧不斷放管服改革紅利;大數據與服務民生深度融合,心中有“數”提升群衆幸福感……對“數據富礦”的持續挖掘,讓河南數字經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能量棒”。
在消費、醫療、公共交通等多個場景應用的“健康碼”,通過企業電力大數據監測複工率和達産率,利用大數據實時監測分析河南省2萬多輛貨車運輸時長裡程,在全國率先編制發布“物流複工指數”……河南省疫情防控措施精準,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複工複産不斷提速,大數據都是“硬核支撐”。疫情之下,勞動密集、自動化程度低的傳統企業,複工複産困難重重;完成智能化、數字化改造的企業,依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則“滿血”複工,智能物流、無接觸經濟等新業态、新模式更是逆市上揚。
随着境外疫情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成為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專家表示,河南目前正處在“數據智能化”和“治理現代化”的交融交彙窗口,随着5G商用加速,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泛的經濟活動。跟上時代步伐,既需要企業在疫情倒逼下加快數字化轉型,更需要政府用數字技術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讓政務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推動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本報記者 喬 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