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省教育廳】
辛勤耕耘在特教講台,默默守護着殘障兒童,為了喚醒他們,将愛心與耐心傾注,在空缺中彌補知識,在孤寂中傾聽心聲,在時光中待花開……樂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楊瓊用點滴平凡故事,書寫着特殊教育者的“不平凡”。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1988年12月,楊瓊第一次走進聾啞學校,從一位普通的幼兒園教師成為特教教師,孩子們給的見面禮,讓她至今記憶猶新。
課堂上,楊瓊用生疏的手語打招呼,孩子們茫然地看着她,比劃了一個她後來才弄明白的手語:“新老師,走!”
逐漸地,楊瓊意識到特殊教育事業是一份愛的事業。“成為一名特教教師,就要抛開少女的羞怯,幹起‘母親’的活。”她坦言,自己曾經有很多夢想,但走進特校時,站上的不是夢寐以求的三尺講台,而是走進宿舍給孩子們穿衣、洗臉、喂飯,甚至洗屎洗尿,把發燒生病的孩子送到醫院通宵達旦地守護……“我堅信為孩子們付出,也能讓如花的年齡收獲精彩的人生。”
多年來,楊瓊感受過雨夜送學生上醫院,在夜色和泥濘中交疊的雙腳是什麼滋味;有過在教師節前和學生一起做遊戲時,學生摘下一朵牽牛花雙手捧着對她說“教師節快樂”的感動;也有和學生一起參加各類比賽站在領獎台上的自豪。慢慢地,她能讀懂聽障孩子們用感動舞出的生命意義,用雙手劃出的最美弧線。愛,是師生間共同的語言,她成了孩子們口中的“甜蜜蜜”老師。
在上課鈴響之前,楊瓊必須先把所有孩子找齊,常常是這個孩子進去了,那個孩子又跑出去了。課堂上,同學一句無意的話就會讓小雨在地上打滾,抓扯自己的頭發,把頭不停往牆上撞,哭聲驚天動地;課上到興頭上,小琴大小便失禁,川川突發癫痫病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抽搐着……
楊瓊每天早晨一到學校就一頭紮進孩子們中間,一直呆到放學,中途幾乎不進辦公室,喝水和上廁所也是牽着幾個孩子一起去。從開始檢查他們的衣着衛生,上課坐姿,教說話,教看圖,訓練他們學識物,學認字,學唱歌,學做遊戲,學生活自理;到組織他們排隊走路,下課上廁所,洗手、喝水、吃飯等等。每天、每周、每月,不厭其煩、周而複始地訓練。
她就像一個每天提着水壺圍繞花圃轉悠的“花匠”,不斷地給那些長得歪七扭八、參差不齊的“小花小草”們澆水、施肥、驅蟲,小心翼翼地呵護着這些嬌嫩而特别的“花骨朵兒”。耐心地看護着他們,靜靜地等待開花散葉的那一天。
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雨更催人。2019年,楊瓊帶領6名智障孩子組成四川特奧田徑代表隊出征天津,獲得2金5銀5銅的好成績,代表隊集體獲體育道德風尚獎。
花圃裡一棵棵野花,開出一朵朵奇葩,讓她歡喜,讓她陶醉。終于,她等到了花開的日子。正因為如此,楊瓊被評為“市優秀教師”、市“十佳女教師”、“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
教研領航 内涵發展
人們常說,教師是份“慢工出細活”的職業,擔任特殊教育的教師,更需要一顆博大的責任心和愛心。
在教學中,楊瓊堅守“特教特情”,用特殊的情感,不同尋常的愛心,踐行特校老師愛崗敬業的崇高師德;她堅持“特教特位”,以特校教師準确的定位,明晰工作目标和途徑,用紮實的專業素養奉獻特殊教育,培養陽光樂觀健康的殘疾學生;她堅持“特事特辦”,尊重殘疾兒童身心特點,遵循特殊教育教學基本規律,在課堂上、活動中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殘疾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和社會适應能力。
從一線教師成長為教研組組長、教科室主任,楊瓊在不同的崗位書寫了特教人的奮發有為。作為學校内涵發展的引領者,她實現了教育科研課題零的突破,擔任第一主研的省級課題《聽障學生典型交往障礙的學校幹預策略研究》成為樂山市特殊教育學校建校25年的第一個課題,獲得樂山市第五屆普教教學成果一等獎(市政府)、第五屆四川省普教教學成果三等獎(省政府);主研的省級課題《智障學生的主體性培育研究》獲得樂山市第六屆普教教學成果一等獎,四川省第六屆普教教學成果三等獎;《構建聽障學生語言系統策略研究》榮獲樂山市微型課題研究評比一等獎。
強教必先強師,隻有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才能滿足特殊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楊瓊先後帶領一批“80後”“90後”教師成功申報省級重點課題《聽障學生不良情緒宣洩方式學校幹預策略研究》,并在樂山市第六屆普教教學成果比賽中獲得政府二等獎,培養了一批年輕的教科研骨幹教師。同時,她牽頭開發完成培智部《生活适應》低中高三冊校本教材,在完成3個省級課題和1個市級課題的結題工作後,又成功申報1個省級課題和1個市級課題,現擔任市級課題《應用行為分析(ABA)幹預輕度自閉症課堂不良行為的實踐研究》組長。
楊瓊始終謹記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特殊教育教學教研工作中,先後在四川省“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培智教育骨幹教師培訓班上,授課《特别的愛給特别的你》;在“天府特殊教育人才素質提升工程”——特殊教育學校培智教育轉崗教師培訓中,承擔題為《讓藝術之花在智障孩子心中開放》的專題講座;在“國培計劃(2014)山西省特校校長培訓班”中,作題為《我們的藝術我們的團》的經驗交流;在四川省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培訓(國培)中承擔專題講座《為殘障孩子插上藝術的翅膀》;在樂山市随班就讀課堂教學研讨會活動中作“随班就讀課堂教學點評”。
如苔花小 學牡丹開
藝術教育作為特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特殊教育事業順利發展的關鍵性基石之一。面對學校“聽障、智障、視障”等三類殘疾學生個性發展與成長成才的需要,楊瓊帶領團隊創建了“夢與陽光”藝術團。
藝術團還在籌備的時候,有孩子覺得每天早上6點半就起床練基本功太苦了。于是,楊瓊讓孩子們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懂得“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讓他們學會堅持,學會忍耐,學會堅強,學會面對。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她把對藝術的理解傳達給深深熱愛舞蹈的孩子們,通過聊天、團會、視頻、報刊和網絡等途徑,用古今中外優秀殘疾人成功的例子去激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和生活的勇氣,構建孩子們看得見的理想,朝着一個方向努力。
藝術經典,流芳溢彩。藝術團成立12年以來創作了5個原創作品,譜寫了特校教師與聾、盲、培智三類孩子間的動人篇章,以獨特的魅力和深邃的精神内涵,在全國省市級比賽上摘金奪銀。這些作品參加過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錄制演出、青島群星獎角逐、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賽、省殘疾人藝術節展演、2019年四川電視台“最美教師”專題演出。她還帶領藝術團40多名殘障學生登上全國第九屆殘運會開幕式舞台,演出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獲得省殘聯群衆體育項目10萬元資金的獎勵,完成了培智學生健身武術操的創作和推廣。
特殊人才,熠熠生輝。藝術團助力學校教育,培育學生多元發展,幫助殘疾孩子重塑自信,打破“特殊”的壁壘,積極融入社會生活。曾經的嘉州好少年易雪,于鄭州師範大學教育專業畢業後返校成為一名教師;曾被别人誤會為小偷的譚婷成為2700萬聽障人士中唯一的聾人女律師,被央視記者白岩松評價為“大熊貓”一樣珍貴的人才;考入長春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劉金鵬和河南鄭州大學舞蹈專業的馬東走上了央視出彩中國人的舞台……“夢與陽光”藝術團,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舞出别樣的精彩。
“藝術不是一個人的專利,它是屬于所有人的權利。”懷着這樣的初衷,楊瓊讓自閉症兒童、腦癱孩子、智障孩子、視力缺陷和聽力障礙孩子“一個都不少”地站上舞台,讓每一個特殊的生命都綻放藝術之光。
本文來自【四川省教育廳】,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