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維的這首山水詩并不知名
王維的這首山水詩并不知名
更新时间:2024-10-13 13:21:29

樸素,是詩歌語言衆多風格之一。所謂“樸素”,即通過簡潔、準确的語言傳達作者真摯、美好的情感。如李白的《靜夜思》,之所以家喻戶曉,就是因其語言樸素,卻淡而有味。再如孟浩然的《春曉》、孟郊的《遊子吟》、杜牧的《清明》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維的這首山水詩并不知名(王維的這首詩寫得非常樸素)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是一首語言很樸素的詩作。它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少年時期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這首詩寫于九月九日重陽節,核心則是抒發身為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就如同前面所說,盡管它寫得非常樸素,卻含蓄深沉,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王維的這首山水詩并不知名(王維的這首詩寫得非常樸素)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首先,詩的一二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意思是說,自從獨自一人來到他鄉作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加倍的思念親人。對于一個遊子來說,無論是出于什麼目的,隻要身在他鄉,就難免會有思鄉懷親之情。倘若再遇上本該一家團聚的節日,而你隻能獨自一人,無疑就會徒增思鄉懷親之情。

王維的這首山水詩并不知名(王維的這首詩寫得非常樸素)3

事實上,就算是今天,不同地域之間,依然會有着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上的差别,它會導緻我們的陌生和不習慣,從而滋生思鄉懷親之情。同理,我們也會“每逢佳節倍思親”。所以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體驗,不是屬于王維他一人,而是可以說從古至今,人人皆有。

因此,看似非常的樸素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卻成了最能表達遊子思鄉懷親的格言式的詩句。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三四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即我遙想兄弟們今天登高遍插茱萸時,會想到少了我自己。

王維的這首山水詩并不知名(王維的這首詩寫得非常樸素)4

這裡的登高和插戴茱萸,都是古代重陽節的習俗。登高主要源于古人對山嶽的崇拜,遂形成了“登山祈福”的習俗,西漢戴聖《禮記·祭法》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至于插戴茱萸,則是古人認為可以避災克邪。

乍一看,這兩句詩似乎也平平無奇。既然王維自己面臨着“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那他肯定就不能和故鄉的兄弟們共度佳節了。但是從這兩句詩的語境來看,似乎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更讓人難以釋懷,反而是家鄉的兄弟們在佳節未能完全團聚更有遺憾,更需要人去關切。

王維的這首山水詩并不知名(王維的這首詩寫得非常樸素)5

顯然,這是王維詩歌語言樸素自然,又含蓄深沉、曲折有緻的一面。現實情況肯定是王維想家,想兄弟,想得不得了。但是在表達上,王維卻又不說自己,而是說家中的兄弟如何如何。這是詩歌語言的需要,也是王維和兄弟們情深的體現。

縱觀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它的内容很簡單,寫的不過是一個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但它的情感卻又很普遍,很悠久,普遍到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悠久到世世代代都難以釋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希望我們都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去陪伴家人。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