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書法故鄉之稱的古城西安,在古刹大興善寺院内落成的大型《心經》書法碑刻,此次巨幅《心經》碑刻由書法家杜中信先生書寫,碑刻長40米、高8米,沉雄古樸,磅礴大氣,可謂海内外最大書法《心經》碑刻。
據《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和《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序文記載,作為密教祖庭的大興善寺曾經擁有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法寶——刻有《心經》的石壁。後經歲月銷蝕,不複存在。《心經》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古今書家無不沐手。
著名書法家杜中信先生為什麼要書寫《心經》,他在倡導一種怎樣的書法風尚?從古至今,為什麼抄寫《心經》的風靡經久不衰,并在當代書壇愈來愈熱?在中國曆史上,又留下了哪些脍炙人口的經典《心經》書法作品?我們又該怎樣欣賞和洞悉其中的奧妙和書法之美?本期,我們特邀著名書法家杜中信先生,帶您一起感悟《心經》之美——
2010年,當代著名書法家、長安大學書法教授杜中信舉辦書展,其中一幅《心經》巨型魏體楷書書法作品,一個字一平方米大,共二百六十個字,十分罕見。展覽一結束,大興善寺法師寬旭便積極聯系并主導重建《心經》石壁。該碑由慈善家資助,釆用福建花崗岩石,将原字略縮小,使用20公斤黃金貼金,曆經三年完成。如今矗立于觀衆面前的《心經》碑刻,長40米,高8米,寬闊壯觀,氣勢震撼,熠熠生輝,豪放大美,為絲路起點的西安又增一大景觀。
為什麼抄寫《心經》
一筆一畫,就是開啟智慧的過程
為什麼要書寫《心經》,談起這個話題,杜老興緻勃勃。
杜老介紹,曆史上,中國書法與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古代人寫經,其實就是用書法寫成經文。諸如,敦煌出土的大量的寫經藏品,以及龍門石窟諸多的佛教造像記,包括其中著名的龍門十九品,都是中國書法經典的範本。從客觀研究來看,佛教與書法的緊密關系,是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值得我們當代書壇去重視和研究。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古代,書法與佛教的緊密關系遠遠超過了道教等其他宗教信仰,佛教中有一大批人在音樂、繪畫、文學研究方面卓有成就,而這些成就,往往是通過書寫來完成。這從書法角度來說,無疑是一批珍貴的文化寶藏。
《心經》全稱《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但影響最大的一部經典著作,是六百部《大般若經》之精要。本經将内容龐大的般若經濃縮成為表現“般若皆空”精神的簡潔經典,全經舉出五蘊、三科、十二因緣、四谛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玄奘大師譯本僅260字,譯文精美流暢。《心經》非常殊勝,據說經常念誦、抄寫可以積集非常大的功德!故曆史上書法大家書寫《心經》無不如醉如癡,墨迹傳世頗多,如:王羲之、張旭、歐陽詢、趙孟頫、吳鎮、蘇轼、董其昌、文征明、鄧石如、劉墉、傅山、康熙、乾隆、吳昌碩、弘一法師……可謂楷行隸篆草,洋洋灑灑。一人一風、一家一貌、一體一格,令人歎為觀止。
佛家一直把抄經看作一種修行,認為抄經可以淨身心,增福慧,消業障。抄經就是用心、修心、養心,抄經就是與佛心心相印。所以,《心經》作為佛經中最短的一部經典,在曆代抄經風潮中最受青睐。上至帝王,下至文人,乃至黎民,均喜淨手虔書,從而在書法長河中留下了諸多珍貴的藝術瑰寶。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容易變得浮躁,而抄寫《心經》則是一種收攝心神的好方法,一筆一畫中,就是與智者對話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就是開啟智慧的過程。
陝西是碑林所在地,全國名碑最多。中國唐代的碑刻,曆史上諸多著名書法家的碑刻,都集中在陝西碑林。而唐楷演變的重要時期,幾乎都在陝西。顔真卿的顔家廟碑、顔勤禮碑、多寶塔碑,柳宗權的玄密塔碑等都在碑林。“在我看來,我們這些做書法的人,就應該為陝西做些貢獻。2010年,我辦了人生最大一次個展,當時書壇因為種種原因,蔓延着一種熱衷書寫越怪越好的浮躁風氣。為抵制這些,我精心構思并書寫了這幅巨幅的魏體楷書作品《心經》,一個字約一平方米大小,整幅作品氣勢磅礴,雄強大氣,古樸遒勁。用這種端正、典雅、古樸磅礴的楷書來對比這種風氣,以給人啟迪,探讨‘三秦書風’的内涵,想提倡中國書法作品中那種古樸博大,莊重雄渾,氣勢磅礴之美。”杜老說。
杜老介紹:“我是主攻魏碑的書法家,當時,我結合魏碑的風格嘗試寫楷書,從而進行一次書法實踐的融合、探讨,我對待此次創作非常認真。”很多人觀展後,直呼過瘾和震撼,這對當代書壇無疑是一個正向引導。當時,著名書法家吳三大看展後直說“震撼”,說這樣氣勢磅礴的《心經》楷書作品,在當代書壇太罕見了,對人的心靈是一個極大的震撼。杜老說:“這個書法作品出現以後,大興善寺方丈寬旭法師積極聯系我,主導在該寺院重建此碑。因為據考證,作為密教祖庭的大興善寺曾經擁有一面刻有《心經》的石壁,當時十分有名,但後來經過歲月銷蝕,不複存在。我覺得,這對弘揚佛教文化展示中國書法魅力,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所以積極支持,才有了現在這個《心經》石壁的出現。”
《心經》書法之美 含蓄有味
曆史經典之作 仍是當今典範
作為學者型的書法大家,杜中信強調,此次書寫《心經》,還因為他受到了曆史上諸多經典《心經》作品的啟迪。因為在他看來,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來一篇篇經典的《心經》書法作品,其書法之美仍是當今書壇學習的典範。
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晉王羲之的《心經》,也稱懷仁集王羲之書《心經》。抄寫《心經》需沐手焚香,明窗淨幾;心靜如水,神居靈台;全神貫注,點畫見性。而通常以端莊典雅的正楷書寫,是合道的。傳王羲之所書《心經》,是懷仁集成。書帖字體結構端秀,逼似書聖真迹,晉人的書法以韻取勝,是在不激不厲中達到一種平和自然、含蓄有味的審美境界。從此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看出,似是有一種若不經意、平靜細緻的美,它排斥了一切劍拔弩張、鋒芒畢露的表現,也不取奇詭豪放之美。
這正是王羲之經長期精研達到渾然天成的書法美,順從自然、委運任化的審美傾向,一直影響至今。如此委婉含蓄、質樸自然的書風,正好用來抄《心經》。元代書法家趙孟頫,主張恢複傳統,“專從古人為法”,一生效仿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雖沒有很明顯的獨創的東西,但以其秀媚的書風而顯示深厚的功夫。看趙孟頫所書《心經》,線條細勁,如春蠶吐絲,自在流暢,以神傳神。
唐歐陽詢的《心經》,也是《心經》書法中的經典範本。歐陽詢楷書嚴謹,筆力險峻,世所無匹,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此《心經》小楷别具趣味。細品此帖,有卧聽清泉的高士之風。而唐張旭的草書《心經》号稱“最寫意的心經”。“草聖”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提筆落墨,一揮而就。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所觸到的事物,都能啟發寫字。偶有所獲,即熔冶于自己的書法中。當時人們隻要得到他的片紙隻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珍藏。他的《心經》,雖然難辨寫的是什麼,自由放縱,卻又法度森嚴,恢宏大度之間飄舞着驚豔的靈動,堪稱鬼神之作。
元趙孟頫的行書《心經》可謂别具一格,趙孟頫被譽為“楷書四大家之一”。南宋以來,書畫失去了北宋的生動神韻,趙孟頫書畫上提倡“貴有古意”,以振興頹勢。書法上,他從魏晉人的作品中吸取營養,産生了一種貌似古人的新書風。趙孟頫用行書寫《心經》,在寫經史上也算是一個創例了。
明文征明的《心經》小楷筆畫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他的書法少有火氣,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明代傅山的《心經》結字、用筆,意趣皆高古醇厚,可視之為成功實踐了毋巧得拙、毋媚得醜、毋輕滑得支離、毋安排得真率理想的一件精彩之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皇帝乾隆每年春節都例行抄寫《心經》一冊,這是皇帝在春節期間為老百姓發表新年賀詞的方式。到了近現代,弘一法師的《心經》可謂經典之作。弘一原名李叔同(1880-1842),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心經,須以心寫,弘一法師是然。
另外,溥儒《心經》也是珍品之作。溥儒字心畲,道光帝曾孫,為近現代著名書畫家、收藏家,與張大千并稱為“南張北溥”。溥儒笃信佛教,侍規至孝,此卷《心經》是為其母刺血而書,清正端莊,是稀世珍品,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整理:《一幅好畫》編審部
主題:大師的藝術,大美的生活
編輯:F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