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球上幾乎所有有大腦的動物都會進入某種睡眠狀态。魚的大腦雖然較小,但也能睡覺。他們怎麼睡覺?如果你發現魚缸裡的金魚在水下“發呆”了很久,那它大概是在睡覺。
然而,我們人類的睡眠由許多不同的複雜階段組成,而其他哺乳動物、鳥類和蜥蜴的睡眠也呈現出類似的複雜性。但是直到現在,我們還不能完全理解魚的大腦變成睡眠狀态會發生什麼。然而,為了理解這種看似簡單的睡眠模式,科學家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最近《自然》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組科學家通過基因工程激活斑馬魚的單個神經元,使觀察成為可能。然後,他們還專門制作了一種新的顯微鏡,可以檢測整條魚的單細胞分辨率。
然後,研究人員發現魚有兩種睡眠模式。一種模式叫做“慢突發睡眠”,可能類似于人類的慢波睡眠。而另一種模式則被貼上了“傳播波睡眠”的标簽,對應的是人類的快波睡眠。雖然魚類沒有表現出與人類一樣的快速眼球運動,但據報道,在斑馬魚這一階段觀察到的其他生理特征與在人類快波睡眠階段觀察到的相似。
這個實驗的結論是,即使是魚的睡眠行為也是相當複雜的。斑馬魚睡覺時,不會簡單地變成一維的休眠期,而是通過一系列複雜的神經模式。
魚類的這種睡眠模式很可能存在于物種進化的漫長曆史中,甚至可以追溯到4.5億年前。
當然,這項研究更有實際意義,因為斑馬魚可能是研究睡眠障礙的有效動物模型。因為斑馬魚和人類一樣,白天和晚上都會睡覺,相比老鼠,用斑馬魚做睡眠實驗更容易、更便宜,而且可以提供與人類睡眠模式更相關的比較,可能在藥物研發中發揮作用。
小夥伴們,你們明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