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從堅果網申請試用了一個新鮮的小科技,可以監測我的睡眠狀況。不過跟目前流行的可穿戴式設備不一樣,這個小東西不用穿,不用戴,就能監測睡眠狀況,是不是有點意思?
朋友圈裡最近不少人都在曬跑步成績,哪怕是霧霾天還一直有人跑,這精神和勇氣我實在無法理解。不過可以看出來,大家對健康是越來越關注了,所以各種監測健康狀況的可穿戴式設備才會有很高的關注度。
我也試用過一些相關的産品,比如智能手環,也可以監測我的睡眠、步行和飲食狀況。可實際情況是,戴了大概一個月我就摘下來了,白天戴着還行,但晚上睡覺戴着手環實在是不太習慣。
當然,除了佩戴舒适感之外,其他的像電池續航時間和功能實用性都是我放棄手環的原因。
我試用的這個小科技叫小Z智能睡眠監測器,使用起來很簡單,把它鋪到床上就可以了,不需要穿戴在身上。
起初我有點擔心,這條帶子放在床上會不會硌,因為我的床單實在是太薄了。但一晚過後,我幾乎感覺不到身下有這麼一條布帶,所以從舒适性來看,小Z使用起來還是蠻不錯的。
配圖是官方圖,我就不放自己的床照了:-P
監測睡眠當然還是要借助手機,要先在手機上安裝一個叫做sleepace的APP,再把小Z開機,APP就會提示一路照着操作就可以了,對我這樣的玩家來說so easy。
早晨醒來,打開APP後,就會看到小Z給出的睡眠報告。除了睡眠時間之外,還記錄着我的離床和翻身次數,以及深睡、中睡、淺睡和清醒的時間。
竟然還有心跳暫停和呼吸暫停的次數,這個記錄雖然是0,第一眼看到還是吓了我一跳。
其實,小Z的初衷是可以用來監測老年人睡眠,假如真的在睡眠時發生心跳和呼吸暫停的意外情況,APP會發出警報,你就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了。在第一次安裝APP時,程序會提醒你注冊家庭賬戶,就是這個用意。
為了測試小Z,昨晚我9點就上床了,睡到了大概早晨7點。結果早晨醒來看到監測報告是:睡眠時間過長。這結果,我隻能說,也是醉了。
還有睡眠等級分布圖,以及我的心率和呼吸率走線圖,可我真的看不懂哇。
當然,也可以把晚上睡眠狀況發到朋友圈去嘚瑟一下。
這一晚,雖然9點就上床了,但其實在10點半之前我一直在玩手機來着,刷微信微博看新聞,我想這也是大多數人的睡前狀态。而且,一晚上我一直做着一個離奇古怪的逃亡夢,早晨天沒亮還起床去了趟廁所,回來後開始想工作上的事情就再也沒睡着過。
所以我覺得自己昨晚的睡眠是不好的,結果小Z告訴我昨晚是“美妙的一夜”:-O 翻身了26次不知道是個什麼概念,或許是我過度憂慮了?總之,這隻是我一晚的睡眠狀況,想要得出更準确的數據,還是要再至少監測半個月或整個月。
雖然一晚的監測數據還無法對小Z做出完整的結論,但從使用體驗來看,無需穿戴在身上的小Z至少使用起來是零負擔的,隻要第一次把它設置好了,每晚照常睡覺就好了。小Z的官方續航時間是一個月,一個月充一次電總比手環一周充兩次電要好得多了。
但我也有疑問,這個監測數據的準确性如何?得到了睡眠監測數據之後,假如我的睡眠質量很不好(少壯不努力,老大當編輯,加班對編輯來說是常态),小Z的改善建議是否靠譜?
我一直覺得,現在市售的可穿戴設備都無法打動消費者,無論是佩戴感受還是功能實用性,至少都無法讓我願意花錢去買。即便是像小Z一樣解決了佩戴舒适性的問題,但單一的健康監測功能對我來說還是不夠實用。
我舉個例子,我試用過的智能手環有個提醒功能,半小時提醒我一次坐得太久該起來走動走動了。但每次提醒的時候,我都忙着工作,根本就忽略了這個提醒。
當然,小Z的定位更加精準,想買的一定就是有監測睡眠的需求。倒是像智能手表這樣的産品,目前看來根本沒有買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