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自由,都有代價;每種選擇,都有成本。每種人生,都有不同的可能。一個人的職業道路和人生路徑,最終能到什麼層次,能獲得多大财富,能過上什麼樣的人生,以金融學和商業思維來看,基本上由三種成本的排列組合決定。
01 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看似簡單,然而知易行難。
好比婚姻選擇、人生事業,多半時候我們并非是不知道該如何努力,而是壓根兒不清楚該如何選擇。因為你每做出的一個選擇,都意味着是對另一種選擇的放棄和透支。
換句話說,人生最難的不是努力本身,而是當你不該自由的時候選擇了自由,應該努力的時候,選擇了錯誤的努力方向。
02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由過去的決策造成的已經産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将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也就是說,當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否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在現代金融市場中,我們可以善用沉沒成本經濟學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果你确定要翻過一面牆,先把帽子扔過去。
03 邊際成本
把壓力放在現在,可能就活在未來。做事情的邊際成本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你的未來是一無所有,還是财富自由。
靠販賣時間和勞力作為唯一收入來源的,就屬于邊際成本的最底層。今天有活兒幹就有收入,明天沒活兒幹就要吃土。你今天做的勞力,無法滿足明天的自己。如果你能把投入一份時間精力的項目,複制出更多份,那就是做着邊際成本遞減的事。規模越大,你需要多投入的精力越少,而你的收入越高。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問自己,我現在做的事情,有沒有産生複利效應的結果,有沒有對未來産生持續久遠的影響。如果沒有,我們可能正在浪費寶貴的時間,哪怕我們每天都看上去忙碌無比。
我們常常喜歡拿收入去衡量一個人獲得财富的能力,但倘若一個人的收入是另一個人的2倍,但他所花費的時間也是一個人的2倍,那麼他所創造的相對價值依然是零。反之,如果你的收入和别人一樣,而你花費的時間隻有别人的一半,那麼也就意味着你的邊際收益更高,你才算真的“富有”。
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不是努力,而是這三者成本——機會成本、沉沒成本、邊際成本。
“機會成本”告訴我們,當面臨一些大的選擇時,要提前建立起自己的财務計劃;
“沉沒成本”教我們要勇于試錯,用空杯心态打破過往認知的裹挾;
“邊際成本”讓我們認識到效率的本質,用複利效應建立起個人的優勢。
,